首页> 中文学位 >从授受美学看婚恋诗中意象的英译——以《诗经》为例
【6h】

从授受美学看婚恋诗中意象的英译——以《诗经》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诗经》早在三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然而《诗经》在这些国度最初只为少数的传教士以及汉学家所了解,后来才逐渐进入普通西方人的视野。发生这一变化,翻译工作功不可没。最初的翻译家多为传教士或汉学家出生,其潜在阅读者也为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故翻译多有经学特征。后期的翻译家逐渐注重《诗经》的文学性,期望更多的普通西方读者能欣赏并接受《诗经》。
   《诗经》中婚恋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先秦时代人们爱情婚姻生活的缩影。而各种各样的意象,则是《诗经》婚恋诗最为突出的特点,对意象的解读,构成了理解婚恋诗最关键的要素,进而也是将《诗经》再现给西方读者的基础。
   发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接受美学,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原作者和作品,转移到了读者以及阅读过程,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基础,接受美学提出了“期待视野”、“未定性和空白”、“具体化”和“视野融合”等概念。这里所谓的期待视野,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作家(包括翻译家)在创作(再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加大作品的未定性和空白度,以激发人们的理解和想象力,给人们的想象和理解留下广阔的空间。
   本文以理雅各,韦利,许渊冲,汪榕培和任秀华的四个《诗经》英译本为基础,对其中婚恋诗的意象作出对比研究;博取众家之长,以期得出一些适用于《诗经》婚恋诗意象英译的原则和具体策略,指导今后的翻译实践。本文的比较分析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框架,主要选取了其中的三个概念,期待视野,未定性和具体化,来对比分析意象的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归纳出指导《诗经》意象英译的两个原则(读者中心原则和源文化中心原则),以及具体的翻译策略(意象的选取,措辞,多个意象关系的处理以及意象的省略)。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读者的期待视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被打破和拓展,翻译作为一种再创作活动,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观众变化的期待视野。因此《诗经》的翻译虽有佳作,但还要继续进行。期望本文提出的翻译原则和具体策略能在《诗经》今后的翻译中贡献出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