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统筹城乡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案例研究
【6h】

成都市统筹城乡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

1.1.1 选题意义

1.1.2 分析思路

1.1.3 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的研究成果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2章 统筹城乡村级治理必要性分析

2.1 治理和善治

2.1.1 治理理论

2.1.2 善治理论

2.2 中国农村具有乡村治理的历史传统

2.2.1 中央集权与乡绅自治

2.2.2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乡政村治”

2.3 统筹城乡发展挑战传统管理模式

2.3.1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的政府管理模式

2.3.2 乡村治理民主化是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2.3.3 管理民主化是推动乡村治理民主化的制度保证

第3章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新型村级治理实践

3.1 成都村级治理机制改革

3.1.1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3.1.2 现行村级治理模式的实践性缺陷

3.1.3 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探索

3.2 成都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思路与做法

3.2.1 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3.2.2 主要探索模式

3.2.3 主要做法总结

3.3 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取得的成效

3.3.1 成效分析

3.3.2 价值分析

3.3.3 实践认同

第4章 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界定基层组织间权力边界的问题

4.1.2 更为有效地实现民主参与的问题

4.1.3 更好地发挥基层治理机制作用的问题

4.2 进一步完善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4.2.1 优化基层组织治理运行机制

4.2.2 以民众参与破解“选择性治理”

4.2.3 健全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围绕公共利益和农民利益最大化,通过对公共治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总结,探讨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要举措、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研究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特别是村民议事会创新的基本经验,提出深化统筹城乡新型村级治理实践的思考和建议,使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成为体现良好的国家和农村基层互动关系的“善治”范式。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职能。引入公共治理理论在我国及其国际范围内兴起的背景和意义,围绕在二元社会结构下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特别是不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职能方面,阐述转变管理理念和职能的理由。
   第二,重点围绕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农民利益保障,分析研究成都农村公共治理实践的主要做法、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创新的不同模式,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提出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村级治理实践的思考和建议。对成都在乡村治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推进成都及至全国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