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交通承载能力”研究
【6h】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交通承载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交通承载能力的内涵分析

2.1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念

2.1.1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定义

2.1.2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的定义

2.1.3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的范围界定和圈层划分

2.2 交通承载能力的内涵

2.2.1 供给角度下的交通承载能力

2.2.2 需求角度下的交通承载能力

2.3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交通承载能力的内涵

2.3.1 供给角度下的内涵

2.3.2 需求角度下的内涵

第3章 供给角度下的交通承载能力研究

3.1 枢纽换乘区的换乘交通承载能力模型研究

3.1.1 建模思想

3.1.2 模型建立

3.2 枢纽开发区和枢纽辐射区的枢纽集散路网交通承载能力模型研究

3.2.1 建模思想

3.2.2 模型建立

第4章 需求角度下的交通承载能力研究

4.1 枢纽换乘区的换乘交通承载能力研究

4.1.1 服务设施的类型

4.1.2 服务设施的面积匡算

4.2 枢纽开发区的共享停车交通承载能力研究

4.2.1 共享停车行为分析

4.2.2 考虑诱增流量的共享停车需求模型的建立

第5章 枢纽换乘区算例分析

5.1 供给角度下的承载能力计算

5.2 需求角度下的承载能力计算

5.2.1 换乘集散类设施

5.2.2 场地及站房类设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客运方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兴建设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以有效整合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实践证明,这种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不仅是提供多种交通运输服务的物理载体,更是起到了盘活所在区域、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一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在城市的运行与发展中到底发挥了多大的功能,不仅要看这个枢纽能提供多大的换乘能力,还要看它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是否匹配、两者能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非成为制约对方发展的瓶颈。
   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与其周边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两者的关系来评价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大小,致使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发生脱节,无法发挥预期的交通功能。
   基于此,本文综合考虑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与其周边区域的有机联系,运用系统的思想尝试研究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交通能力即承载能力。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1)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核心地区”的概念和界定核心地区范围的方法;(2)根据土地开发特性和交通需求特征的不同将综合客运枢纽核心地区划分成三个圈层(枢纽换乘区、枢纽开发区和枢纽辐射区),分别从供需两个角度阐释其交通承载能力的内涵;(3)从供给的角度,建立了换乘区的换乘交通承载能力模型以及开发区和辐射区范围内、考虑停车约束的枢纽集散路网交通承载能力模型;(4)从需求的角度,确立了换乘区的交通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以及开发区考虑枢纽诱增流量的基于共享停车的交通承载能力模型;(5)分别从供需两个角度对最能体现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核心地区交通特征的换乘区构造算例,对模型计算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最后,论文对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简单设想了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