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法益视角下的经济欺诈犯罪治理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6h】

社会法益视角下的经济欺诈犯罪治理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有关经济欺诈犯罪的研究

1.2.2 国内有关经济欺诈犯罪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经济欺诈犯罪的法律表现

2.1 经济欺诈犯罪的内涵

2.2 经济欺诈犯罪的刑法分类

2.3 经济欺诈犯罪的犯罪构成

2.3.1 犯罪主体

2.3.2 犯罪客体

2.3.3 犯罪主观方面

2.3.4 犯罪客观方面

2.4 经济欺诈犯罪治理的社会法益分析

2.4.1 经济欺诈犯罪产生的社会基础

2.4.2 刑法法益的本质

2.4.3 社会法益、国家法益与个人法益解析

2.5 刑法打击经济欺诈犯罪的法益价值

第3章 经济欺诈犯罪治理现状

3.1 我省经济欺诈犯罪现状

3.1.1 发案率居高不下

3.1.2 欺诈手法不断翻新

3.1.3 经济损失数额巨大

3.1.4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2 目前经济欺诈犯罪治理存在的问题

3.2.1 治理主体单一

3.2.2 治理观念落后

3.2.3 治理机制不协调

3.2.4 治理陷入恶性循环

3.2.5 治理社会反响不好

3.3 经济欺诈犯罪治理缺失的原因

3.3.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3.3.2 治理主体配合不够

3.3.3 社会信用缺失

3.3.4 现代经济信用体系不健全

3.3.5 社会的普遍功利主义

第4章 社会法益保护视角下的治理对策

4.1 革新治理理念

4.1.1 改变犯罪观

4.1.2 转变社会治理理念

4.2 完善司法治理机制

4.2.1 完善刑法设置

4.2.2 转变司法观念

4.2.3 提高侦破效率

4.2.3 合理分配司法资源

4.3 改良行政治理机制

4.3.1 多维行政治理

4.3.2 建立、健全现代信用体系

4.5 完善治理评估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经济犯罪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犯罪形式,经济欺诈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类型,已成为各类经济犯罪中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一种。从刑法学的角度来看,经济欺诈侵犯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属于复杂客体。经济欺诈犯罪所侵害的法益不仅仅是个人财产法益,还包括公共信用等社会法益。犯罪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分支,既涉及公共管理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也包括犯罪学角度的犯罪预防和控制。从社会学关于社会法益保护的角度来看,无论何种犯罪形式,经济欺诈犯罪都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侵害。从预防和打击与日俱增的经济欺诈犯罪,已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犯罪学所亟待解决的严肃课题。
  经济欺诈犯罪既是一种新兴的犯罪形态,也是一类数量庞大的犯罪类型,司法实践已表明,该类案件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严重的危险性,故已引起我国刑法学界、犯罪学界的广泛关注。经济欺诈案件不仅仅是司法问题,其社会危害性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综合管理起到的破坏和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从犯罪学的观点来看,犯罪具有存在性和必然性,如果将犯罪彻底消灭作为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社会治理的目的而言,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犯罪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分支,既有程序上的司法意义,也有实体的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之分。本文旨在针对经济欺诈犯罪治理的理论及实效分析研究,以期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本文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之后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主要通过从经济欺诈犯罪的概念解析出发,通过经济欺诈犯罪、社会法益理论和犯罪治理理论等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以犯罪客体、社会法益和社会治理等视角对其经济欺诈犯罪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深入剖析,阐释社会法益与经济欺诈犯罪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以近5年来四川省经济欺诈案件的具体数据分析入手,展示四川省经济欺诈案件的犯罪发展态势和具体治理成效,分析当前该类案件的社会治理效果不佳的现状。指出当前经济欺诈犯罪治理,陷入了传统治理的恶性循环(治理——犯罪增加——加大治理——犯罪激增)困境,存在“运动式治理”以及对象选择性、数额倾向性执法等问题,并针对性地对其治理理念、环境、条件等主客观方面原因进行剖析。
  第四部分将从司法实际出发,以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经济欺诈犯罪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巨大困境的成因和根源入手,以现代“犯罪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法益保护的目的出发,从革新治理理念、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技术和完善相关评估机制的角度创新型地提出对治理经济欺诈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为结束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