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6h】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理论探讨

2.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

2.1.1 城市土地市场特征

2.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2.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意义

2.2 城市化理论基础

2.2.1 城市化本质

2.2.2 相关概念的解释

2.3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2.3.1 不同城市化阶段土地集约利用具体表现形式

2.3.2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影响

2.4 我国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问题

2.4.1 粮食安全问题

2.4.2 基础建设问题

2.4.3 闲置土地问题

2.4.4 环境污染问题

第3章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3.1 四川省发展状况

3.1.1 四川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

3.1.2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3.2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3.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2.3 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3 数据来源

3.4 数据处理

3.4.1 数据标准化

3.4.2 权重确定

3.5 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4章 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分析

4.1 耦合模型构建

4.1.1 耦合协调发展系数

4.1.2 耦合协调发展度

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4.3.2 局部相关性分析

第5章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措施

5.1 客观分析发展实际情况,加快川东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5.2 积极推行川内用地置换,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3 加强城市空间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

5.4 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监督土地市场

5.5 合理宏观调控,引导土地市场发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导致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突出,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研究应运而生。在我国的土地所有制中,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土地市场在不同地区表现的区位差异性显著,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强,而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持,这样土地集约利用也就非常必要。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化本质的认识,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关性,能对城市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川省作为西南地区经济、交通枢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化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土地需求量大,为推进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集约地利用土地,可以实现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四川省的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城市化、土地集约利用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四川区域内不同城市的真实发展水平。城市化区域发展差距先增大后变小,其中,区域整体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为上升趋势,以中心城市(成都)为最高值,随距离增加有变小的趋势,内江、眉山、巴中、资阳城市化水平最低。区域差异性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为川中地区>川南地区>川北地区。
  通过物理学上的交互耦合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并根据得到的耦合协调度将城市发展水平分类,便于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出现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密集耦合高值区,北部与南部耦合协调发展较好,东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发展相对较弱。对全局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的莫兰值均为负值,且由初期强负相关性,逐渐发展接近随机性分布,表明空间差异性减弱。对局部相关性进行分析,以巴中和达州为中心的四川东北部出现耦合协调发展的低值聚集区域,需要得到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