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面交叉口左转交通流交通组织方法适应性研究
【6h】

平面交叉口左转交通流交通组织方法适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各种交通方式交通特性分析

2.1 机动车特性

2.1.1 车头时距

2.1.2 通行能力

2.2 非机动车特性

2.2.1 启动特性

2.2.2 膨胀特性

2.3 过街行人特性

2.3.1 行人步行速度特性

2.3.2 等待时间对行人违法过街影响

2.4 混合交通流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各类交通左转模式定性分析

3.1 机动车流左转

3.1.1 左转方式一

3.1.2 左转方式二

3.1.3 左转方式三

3.2 非机动车流左转方式

3.2.1 非机动车直接左转

3.2.2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

3.2.3 非机动车左转等待区模式

3.2.4 停车线提前法

3.3 行人流左转过街模式

3.3.1 行人左转二次过街

3.3.2 行人对角线左转

3.4 各类交通组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动车流左转模式定量分析

4.1 实地调查方案

4.1.1 调查方法的确定

4.1.2 调查数据的采集

4.2 调查数据处理

4.2.1 左转方式一

4.2.2 左转方式二

4.2.3 左转方式三

4.2.4 不同车道通行能力比较

4.3 三种左转方式运行延误比较

4.3.1 三种左转方式示意图

4.3.2 VISSIM研究三种左转组织方式

4.3.3 三种左转方式不同饱和度延误分析

4.3.4 三种左转方式不同左转流量延误分析

4.4 左转方式适用条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常规逆向左转组织方案

5.1 国外逆向左转

5.2 逆向左转组织方案的提出

5.3 逆向左转组织方案的设计

5.4 逆向左转组织方案使用条件和场合

5.5 逆向左转组织方案的评价

5.5.1 典型实例一

5.5.2 典型实例二

5.5.3 方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重要的节点,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在此变换方向而引起的各种交叉、交织、分流、合流行为使交叉口的交通特性比较复杂。在左转、直行、右转三种不同流向交通流中左转弯车流减小了平交口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如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交叉口交通秩序的混乱。因此合理组织交叉口的各种左转交通流的合理运行空间、通行权及其通行规则,使交叉口内各左转交通流安全有序地运行使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论文应用交通工程、交通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理论,通过对基础知识分析、现场实际调查研究、调查数据处理计算和VISSIM软件仿真,研究不同交通流的交通特性和左转方式,并对机动车在不同的左转流量下进行仿真评价,最后提出新的左转组织方案。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种不同交通流交通特性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目前我国较普遍的混合交通流特点进行比较;接着对三种交通流的不同左转组织方式进行介绍,适用交叉口环境进行梳理,各交通流左转组织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机动车流的不同左转方式的适用条件研究,首先制定实地调查方案,在交叉口现场调查数据,其次在饱和通行能力下对不同饱和度流量和不同左转流量对三种左转方式进行VISSIM仿真评价,得出三种左转方式的适用条件;最后介绍新逆向左转组织方案的设计,首先对传统两相位和四相位优缺点进行比较,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行人的等到时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逆向左转组织设计方案,并通过典型交叉口的实际调查,对典型交叉口的现状常规左转设计方案和新的设计方案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