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境内G318国道沿线路堑边坡坡体结构研究
【6h】

西藏境内G318国道沿线路堑边坡坡体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斜坡坡体结构研究现状

1.2.2 坡体结构与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研究现状

1.2.3 西藏地区G318国道沿线边坡坡体结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及基本地质条件

2.1 概述

2.2 自然地理

2.2.1 地理位置

2.2.2 气象水文

2.3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3.5 地震

第3章 坡体结构类型与破坏模式

3.1 坡体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3.2 坡体结构类型与破坏模式

3.3 基于坡体结构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第4章 研究区岩土体坡体结构特征

4.1 研究区地质灾害统计及分析

4.2 研究区坡体结构特征

第5章 研究区典型坡体结构及其失稳模式

5.1 典型岩质边坡坡体结构实例分析

5.1.1 层状坡体结构

5.1.2 节理控制型坡体结构

5.2 典型土质边坡坡体结构特征

5.2.1 松散型坡体结构

5.2.2 胶结型坡体结构

5.2.3 上土下岩坡体结构

第6章 研究区典型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6.1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

6.2 本构模型及岩土参数

6.3 模拟工况设置

6.4.1 天然工况下无支护

6.4.2 天然工况下无支护+河水位上升

6.4.3 天然工况下有支护

6.4.4 天然工况下有支护+河水位上升

6.4.5 暴雨工况下无支护

6.4.6 暴雨工况下有支护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由于西藏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其强烈的构造运动,该地区的边坡形态各式各样,边坡稳定性状况也各异,也是西藏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之一,在西藏地区进行西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时,这些重大工程与该地区的边坡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工程病害和次生灾害,严重影响了西藏地区的基础建设与重大工程建设。本文对西藏G318地区边坡地质条件与环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坡体结构的类型,结合研究区特有的地质环境,提出了G318地区边坡坡体结构分类,并阐述了各类坡体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相应的失稳破坏模式。这对西藏G318地区边坡地质灾害的合理评价以及防治工程措施的合理设计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在对研究区相关地质条件的详细研究基础之上,详细阐明了研究区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其中本区强烈的构造运动是本区的一大特征。这为后续坡体结构的研究奠定基础。
  (2)西藏境内国道G318的坡体结构类型主要与西藏地区地质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西藏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形成,与青藏高原所受的构造运动与冰川运动都有所关联(见第二章)。西藏地区G318国道的斜坡坡体地层岩性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主要以前两者为主(见第三章),这与本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息息相关。由于不同岩性组合,临空面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斜坡的破坏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将上述因素作为坡体结构分类的主要依据(见第三章)。
  (3)崩塌与滑坡是G318国道沿线最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其中研究区段发育崩塌地质灾害162处,规模上以中小型崩塌为主,占到75%左右,控制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松散土石占到物质组成的50%以上,稳定性状况现状多是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而发展趋势多为欠稳定、不稳定。该段发育滑坡地质灾害39处,其中中小型滑坡占到75%以上,滑体厚度大多为20m以下,以人类活动造成的牵引式滑坡为主,物质成分主要是松散土与土-岩混合,而基岩滑坡只有8个,占总量的20%左右。稳定性状况与崩塌类似,现状多是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而发展趋势多为欠稳定、不稳定。
  (4)研究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表现出了明显的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特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国道G318线路的范围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影响线路范围达到几公里情况较少(见第四章)。
  (5)西藏境内国道G318沿线的坡体结构类型可划分为层状坡体结构、块状坡体结构、碎裂坡体结构、节理控制型坡体结构、松散型坡体结构、胶结型以及“上土下岩”型坡体结构。其中较为常见的坡体结构主要为:层状坡体结构、节理控制型坡体结构、松散型坡体结构、胶结型以及“上土下岩”型坡体结构。其中崩塌主要发生在块状坡体结构、碎裂坡体结构、胶结型坡体结构以及“上土下岩”型坡体结构中,而滑坡主要发生在层状坡体结构、松散型以及“上土下岩”型坡体结构中(见第三、第四章)。
  (6)通过研究区典型坡体结构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得到的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与其所具有的坡体结构类型是相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所建立的坡体结构及其对应的失稳破坏模式是正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