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研究
【6h】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社会管理的概念界定

1.2.2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联系与区别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述评

1.3.2 国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本文的基本框架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管理思想的源流

2.1 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思想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2.1.2 “士绅社会”学说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

2.2.2 列宁的社会管理想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管理思想

2.3.1 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

2.3.2 邓小平的社会管理思想

2.3.3 江泽民的社会管理思想

第3章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管理的演变及困境分析

3.1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管理概况

3.1.1 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概述及历史必然性

3.1.2 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

3.1.3 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成效与弊端

3.2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及困境分析

3.2.1 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松动

3.2.2 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3.2.3 社会管理领域面临问题的深层原因

第4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理论创新

4.1 以人为本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

4.1.1 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及其现实价值

4.1.2 以人为本理念提出的现实根据

4.1.3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社会管理的最高标准

4.2 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

4.2.1 公平正义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4.2.2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

4.2.3 我国社会发展中尚存在不公正现象

4.2.4 以公平正义为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

4.3 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的目标追求

4.3.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JI生

4.3.2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4.3.3 以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4.4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

4.4.1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探索

4.4.2 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必然性

4.4.3 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管理固本强基

第5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实践创新

5.1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5.1.1 建设服务型政府

5.1.2 保障和改善民生

5.2 大力促进公平正义

5.2.1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5.2.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3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5.3.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3.2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5.4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5.4.1 加强理论建设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

5.4.2 以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开展

5.5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5.5.1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5.5.2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

第6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6.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历程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特点

6.2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机制

6.2.1 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

6.2.2 加强动态协调机制建设

6.2.3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6.3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6.3.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6.3.2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6.4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6.4.1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现行社会组织体制存在的弊端

6.4.2 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第7章 走向社会治理

7.1 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7.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必然要求

7.1.2 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

7.1.3 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提出的现实要求

7.2 以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理论创新

7.2.1 提出社会治理的理想和目标设计

7.2.2 提出并破解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

7.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党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

7.2.4 “五大发展理念”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7.2.5 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践创新

7.3.1 密切党群关系和惩治腐败

7.3.2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7.3.3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7.3.4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7.3.5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4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制度创新

7.4.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7.4.2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7.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结语 中国社会管理的反思与前瞻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充满活力,同时又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进入新世纪,在我国社会领域,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时代新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和开展对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的新形势,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任务,并把社会管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理论、实践和制度三个方面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重大成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管理的历史演进,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了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2002-2012)我们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对社会管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凝炼,并初步探究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期能够弥补当前学界对社会管理问题研究的不足,能够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提供思路和建议。
  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等几部分组成。其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介绍了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社会管理思想的源流。追溯了中国社会管理的思想渊源,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管理思想、马列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管理思想作了系统的学术梳理和提炼。
  第三章: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管理的演变及困境分析。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管理概况。简要介绍了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管理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重点阐释了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四个特征,即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二元户籍制度、身份制度,分析了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成效与弊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管理的演变及困境分析。首先分析了由于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二元户籍制度松动,身份制度变迁,单位制度失去运行基础,导致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瓦解,进而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第四章: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理论创新。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在社会管理理论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人为本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管理的目标追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
  第五章: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实践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重视创新社会管理理论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进社会管理实践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理论建设和研究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以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开展。
  第六章: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第七章:走向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适应了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是我们党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得出的新结论,回应了社会呼声,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和新期待,回应了时代新课题,是对我国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
  结语部分对中国社会管理作了反思与前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