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关键指标研究
【6h】

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关键指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如何进行合流区数据调查

1.4.2 合流区交通流运行特征观察与分析

1.4.3 合流区匝道车辆汇入行为分析

1.4.4 合流区设计指标与交通控制方法研究

1.4.5 交通仿真分析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和论文组织结构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论文的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合流区交通数据调查

2.1 调查目的设定

2.2 调查内容要求

2.3 调查仪器选择

2.4 样本量确定

2.5 调查地点选择

2.6 调查流程过程分析

2.6.1 交通预调查

2.6.2 正式交通调查

2.7 调查数据处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流区交通流运行行为分析

3.1 合流区匝道车辆汇入行为调查数据分析

3.2 合流区匝道车辆汇入行为图像观察分析

3.3 间隙接受理论在合流区中研究的不足

3.4 合流区交通流的Breakdown现象

3.4.1 交通流Breakdown现象简介

3.4.2 交通流Breakdown现象图像观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路合流区设计指标计算

4.1 既有计算方法分析

4.1.1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设计传统方法

4.1.2 既有计算方法的不足

4.2 合流区Breakdown事件指标计算方法

4.2.1 交通流Breakdown事件的探测算法

4.2.2 交通流发生Breakdown事件的概率模型

4.3 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

4.3.1 基于加速车道长度的BP模型

4.3.2 快速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

4.4 模型验证与算例分析

4.4.1 合流区发生Breakdown现象的经验概率模型

4.4.2 合流区发生Breakdown现象的经验概率模型验证

4.4.3 计算方法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研究

5.1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

5.1.1 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既有方法

5.1.2 快速路合流区既有交通控制传统方法的不足

5.2 流量控制

5.2.1 流量控制方法

5.2.2 流量控制阈值指标计算

5.3 汇入控制方法

5.3.1 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原理与流程

5.3.2 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系统框架

5.3.3 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系统实施方法

5.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仿真分析与验证

6.1 元胞自动机简介

6.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合流区建模

6.2.1 直行规则

6.2.2 换道规则

6.2.3 边界条件

6.2.4 模型生成

6.3 仿真分析

6.3.1 给定主路与匝道流量情况下加速车道长度

6.3.2 给定加速车道长度情况下匝道流量控制阈值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很多城市修建了大量的城市快速路来缓解城市内的交通拥堵问题。在车量饱和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的确对城市道路拥堵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改良效果,但由于中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私家车已逐步走进了家家户户,使得汽车保有量以井喷的状况迅速增长。很多快速路在高峰时段也发生了十分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而这些拥堵主要集中在快速路的合流区部分。
  本论文以“城市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关键指标研究”为题目。首先通过采集交通监控录像和无人机航拍收集得到了合流区车辆运行视频;利用AutoScope2004设备对合流区交通视频进行处理统计,得到合流区交通运行数据;通过对视频资料进行人工观测分析,得到快速路合流区交通行为特征;通过交通数据和交通行为特征分析总结出间隙接受理论的不足,并对合流区交通流Breakdown现象及其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利用交通流Breakdown理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的研究方法,运用交通流Breakdown理论提出了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就合流区设计而言,提出了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设计的计算方法;就合流区交通控制而言,研究了合流区匝道控制方法;针对流量控制提出了合流区匝道交通量阈值指标确定的计算方法;针对汇入控制建立了一种城市快速路升降式隔离桩汇入控制系统;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论文研究结论的可行性。最后本文依托元胞自动机理论借助MATLAB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结果科学合理。说明本文研究成果能为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