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理念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6h】

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理念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三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与影响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国著名银行家爱德华·福拉斯曾于1994年明确宣称:“很明显,银行是因为承担风险而赚钱,是因为没有有效管理风险而亏本。”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风险管理的效果仅仅取决于最为薄弱的一环。金融市场在不断变化,也不断地把金融机构推向不熟悉的新风险领域,这些新的风险领域也相应变成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这个新的脆弱环节不断爆发问题之后,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开始覆盖这些新的风险领域。近年来,这种演进的轨迹十分明显,金融机构注重管理的风险从开始的信用风险,进一步扩展到市场风险,乃至当前的操作风险。 其实说到操作风险的管理,可以说既古老又年轻。任何金融机构一开始运作,就必然面临操作风险。但说操作风险年轻,则是指到目前为止,究竟如何界定操作风险还在争论之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在试图引入操作风险时,各国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应当如何界定操作风险,因为不同的范围界定,涉及到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选择,对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从目前中国金融界对不同风险的关注程度看,信用风险管理尽管依然存在不少隐患,但是已经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市场风险的管理可以说刚刚起步,2004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就覆盖了市场风险,但是操作风险却依然没有包含在监管框架之内。尽管有不少监管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是信用风险,但是,如果做进一步的分析的话可以发现,在引发信用风险、导致不良资产的诸多案例后面,实际上相当比率是因为违规操作等操作风险因素引致的。2005年年初以来,中国银行业先后爆出多起金融大案,其涉案金额之巨、爆发频率之高,令银行业界内外为之震惊。随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以维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拉开了对金融大案整肃风雷的序幕。中国的金融界开始关注操作风险问题。 因此,如何从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银行操作风险控制能力,是我国银行业以及政府的关键任务。 本文从巴林银行倒闭案引起了全球金融机构的关注写起,引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随之进行其理论界定,接着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及成因,继而引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管理理念,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由此思路,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操作风险的理论内涵及其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分析我国操作风险的特征、现状及特有的成因;第三章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及影响;第四章则是着重介绍操作风险管理的“治本”之策——制度革新。 第一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初步认识。国际上对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的关注和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因而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大相径庭。作者依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重新界定。从历史上看,很多重大的银行危机都是操作风险爆发的结果,因此加强其管理至关重要。这不单单表现在随着银行业经营的变化,操作风险在银行的风险组合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同时体现在其内容相当广泛,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融的。所以,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而对操作风险的控制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操作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中的比重远大于国际同行的水平,由此可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紧迫性。而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对我国操作风险的特征、现状及特有成因做出分析。经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归纳出我国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人的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占了各种类型操作风险的大多数;涉及的部门广泛到几乎可以囊括银行的所有部门等9个特征。从国内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诸多缺陷,这集中表现在错误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单一的操作风险手法上。作者又尝试着从内控机制、委托人代理人角色、博弈等多个角度对其深刻成因进行了剖析。面对存在诸多缺陷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和其深刻成因,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国内银行业来说刻不容缓。 第三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与影响。2003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正式版本。以资本充足率、监管当局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三大要素为主要特点的新资本协议,代表了资本监管的最新发展趋势。新资本协议力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率先将操作风险的衡量和管理纳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因而对银行业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规定,度量操作风险分为三种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度量法。这三种方法在复杂性和风险敏感度方面渐次加强。新资本协议的推广与实施,将使银行体系更加安全、稳健、高效,它对金融机构产生了全球范围的深远影响。考虑我国国情,现阶段不可能实施新资本协议,但新协议的理念对我国银行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基于第一章给出的适应我国商业银行行情的操作风险内涵界定,本章首先简单的从加强人才和员工建设、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的完善、建立完善的业务和信息管理系统及外部环境的建设这四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接着,基于第二章的分析,本文从细节、执行和提升电子化水平几个方面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本着“治本”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的原则,论文从理念转变、角色转换、架构再造和体制改革四个方面探讨了釜底抽薪之策。 目前,正值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时期,而近年来国内银行业爆出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加上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全部对外放开的承诺、届时竞争将异常激烈,使得加强操作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于是,许多学者、专家对操作风险进行了研究,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加以探讨。本文的创新或贡献之处在于:1.对操作风险的内涵界定,一般参考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而没有从我国国情出发给出应有的定义。本文考虑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原则,对操作风险进行了重新界定。 2.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因而相关数据缺乏,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仍尝试着对案例进行汇总、剖析、归纳特征。在表达一些观点的时候,适时地再次加入例子进行例证,使得观点鲜活而有说服力。 3.为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和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文章从内控、委托代理、博弈等多角度分析我国操作风险特有的深刻成因,继而在文章最后矛头直指制度根源,提出了“治本”之策,而并非去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因为不触及深层根源的治标之策对遏制中行“高山案”之类的金融案件如同扬汤止沸、并无多少裨益。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掌握的数据较少,只是从相关期刊杂志和网络上搜集到一些案例,数据资料不够全面(固然,这有历史的原因——银行过去不注重历史数据的积累,也有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因此无法从定量角度展开分析,今后还会继续积极地对数据进行积累和收集。另外,由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文章中难免会出现纰漏,敬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指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