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金融产品的拓展与我国金融业的和谐发展
【6h】

高校金融产品的拓展与我国金融业的和谐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大学生观念改变促进我国高校金融市场发展

1.1现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改变及消费特点为高校金融市场的拓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1.1现代大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消费特点分析

1.1.2大学生的消费生命周期决定了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潜力和远景的市场

1.1.3大学生消费特点促成了了借贷意识的加强

1.2两类典型的校园金融业务及现实意义分析

1.2.1助学贷款

1.2.2大学生信用卡的发展和积极意义

2.校园金融产品的拓展过程中引发的新问题

2.1助学贷款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

2.1.1助学贷款范围受限,力度严重不够,导致实际贷款人数占申请人数比重偏低

2.1.2学生缺乏还贷意识,高违约率造成银行高风险

2.2大学生信用卡的不良影响分析:

2.2.1“信用卡教育”跟不上信用卡的发行速度。

2.2.2对银行方面的影响:

2.2.3对大学生方面的负面影响

2.3调查问题的提出

3.原因分析

3.1学生方面的原因

3.1.1大学生履约能力普遍不高

3.1.2大学生个人信用的评价机制的缺乏

3.2银行方面的原因

3.2.1因缺乏担保,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惜贷”行为日益显露

3.2.2银行没有重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潜在价值,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

3.3监管部门宏观调控方面的原因

3.3.1政策法规的不完善

3.3.2对银行面临巨大金融风险,相关主体没有切实尽到责任分担的义务

4.对完善我国高校金融市场提出的建议

4.1银行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变被动跟踪为主动防范

4.1.1完善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降低银行系统风险

4.1.2加大与高校方面的合作,联合高校共同教育监督,加强学生的理财观

4.1.3真正变成学生银行“双赢”,树立银行人性化管理的良好形象

4.2银行监管部门和行政部门加强信用和监管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制度

4.2.1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降低银行金融风险,充分调动银行的积极性

4.2.2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来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4.2.3完善信用立法与制度,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

4.3转变思想积极研究新型产品,寻求更为广阔的业务市场

4.3.1首先应该进一步拓展贷款透支的用途

4.3.2转变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银行“投保”化解风险

4.3.3国家联合地方企业一起助学

4.3.4积极探索助学贷款管理新模式,借鉴其他国家有效的方法。

5.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银行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各项金融业务,比较典型的如透支卡、助学贷款。在看到大学生助学贷款和信用透支卡给学生们带来了正面和积极影Ⅱ向的同时,文章主要阐述了由于校园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且较严重地困扰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严重挫伤了银行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于是利用数据剖析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更对症下药,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相关建议。药促进我国高校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中国社会与市场的变迁、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找到一条更宽阔的发展思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五个大方面: 第一部分,通过采集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市场现状,充分说明我国高校金融市场渐已完善,高校大学生市场将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原因在于从现在的趋势看来,大学生无疑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建设群体和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选择将会主导整个主流消费群体的选择。然后就近年来银行针对高校学生开展了诸如信用卡与助学贷款业务两类金融产品,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做出了相关论述,并阐述了这两类金融产品的意义。信用卡业务有利于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培育业务增长点,改善银行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从发卡银行投入的角度来看,由于信用卡业务可以高达20%的净资产回报率;;而发放助学贷款也成为银行培育优质稳固客户、树立自身企业形象、推广金融品牌的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的意义。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处在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能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对校园金融业务将会越来越重视,投入也将逐渐加大,这是大势所趋。 文章的第二部分,伴随着这类金融产品的拓展过程中引发的新问题,深人探讨了它对学生、学校、银行乃至整个国家的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助学贷款的负面影响是通过相关数据分忻,得山了目前还存在部分学生因诚信教育的缺乏还款意识淡薄,出现了拖欠银行帐款的普遍现象,而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贫苦生因诸多原因拿不到贷款被拒之门外的矛盾现象,经济利益的受损也直接造成了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于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文中主要是采用的市场调查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到现在主要存在的“睡眠卡”和不理性“透支一簇”两类群体。进一步论证了在校大学生因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职业和资产,以及不理性的过度消费等原因除了给自己的生活学习直接造成了影响,也对银行、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了一定程度负面影响。让银行系统产生了许多呆账死账,也甚至给家庭都增加了经济负担。这个带来了很多不和谐的社会影响的问题也因此上升到了一个社会的高度。最后在这一部分,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从正面健康地引导,树立起新一代人正确的理财与消费观念”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出现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即从银行的发展思路;学生的信用意识和理财能力的欠缺;政府监管部门颁布和实施法规的力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由于银行极力拓展业务,在给大学生签发信用卡时根本没有对大学生的支付能力进行审查,大学生只要持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即可办理信用卡。这为大学生今后无力偿付埋下了隐患,而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某些大学生拖逃欠款有机可乘。二是银行只看到自身存在的风险而真正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问题,一方面由于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而“惜贷”,导致这项业务“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和监管、体型制度不完善,只重短期卡费、年费、违约利息等收益,而忽视了留住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未来长期收益。这些回避风险的方式都并非长效发展机制;三是来自相关监管部门法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强硬等方面的原因。 第四部分,在上述原因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大量数据和外国先进经验,分别从银行方面、政府监管部门方面、推行产品创新三方面做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述。一是从银行方面,要拓宽业务渠道必须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建立并完善有关的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让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关于“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使更多需要吸取知识而又一时缺乏资金的大学生能够利用贷款和信用卡进行学习,更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二是监管部门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参与制定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政府助贷贴息等方法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三是新业务创新方面,结合相关的国外经验,提出了转变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政府、银行与学校三者要共同监管大学生市场的开拓过程和监督过程等思路。最后一部分,结合政府宏观经济方针,提出了深化校园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十七大指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大学校园市场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在发展力的市场,结合大学生知识结构高,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补充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就是发展信用卡市场上的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与其高风险高收益的内涵相吻合。从长远意义上看,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的中高收入者,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应用新产品的意愿也比较强,他们将成为未来银行卡持卡人的主力军。因此我们也坚信,从诚信角度与长远角度上考虑,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发的金融市场前景相当巨大。 本文的两个重要特点是,首先,把中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研究。这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潜在的市场价值与它的独特性决定了进行专项研究必要性。从1998到2003年,短短5年,中国大学生仅人口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1700多万。处在一个世纪的起点,21世纪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已经打上了明显的新世纪的烙印。同时,营销学中有相关“没有细分就没有市场”重要理论,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与深入发展,随着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形态的日益多元化,这一概念的真理性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可。与市场细分相对应,通常意义下的一般性大众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社会、公众对消费者和特定群体的认知需要,研究开始向分众化方向发展,具有典型市场价值的消费者群体.因此,笔者希望借此能够让社会各方面能对今天的大学生有更全面、更完备的理解,这一点对仍旧需要发展的银行企业开展和拓宽业务也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点,在现代营销活动中尝试着较以往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环境、消费者及其心理和心灵是尤其重要的,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考虑顾客:”你们在何时何处消费?消费什么?为什么消费者这个而不是那个?我要怎样做才能够把我的信息传递给你并打动你?”把这种观念运用到这里的讨论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不理性、品牌忠诚度、追求时尚等显著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了银行应该把学生作为长期潜在力量予以重视,尤其在还款方面是否可以少用传统的追债方式,而变为“高效追债系统+人性化还款”新型方式。在短期内可采取人性化还款方式,沿着这种思路,我们还可以作如下追问:还款方式是否可以更为灵活?能否实行政府担保延期偿付或社会服务抵债?能否针对贫困贷款群体安排公益性的西部基层服务就业计划?等等.因为可以预计,在不远的未来,大学生这样的一群消费者,一旦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提升,他们所蕴涵的市场价值与商机将无可估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