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理论问题研究
【6h】

中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理论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概述

1.3研究方法和结构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结构

上篇 理论部分 2.农业支持与保护概述

2.1.农业支持和农业保护的含义与争论

2.1.1.农业保护和农业支持

2.1.2.农业支持和农业保护的区别

2.1.3.农业支持与农业保护的联系

2.2.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内涵

2.2.1.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内涵

2.2.2.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功能和作用

2.2.3.农业宏观调控和农业支持与保护

2.3.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分类和测度

2.3.1.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分类

2.3.2.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测度

上篇 理论部分3.基础产业论与农业支持保护

3.1.关于对农业重要作用的认识

3.1.1.农本主义和重农主义

3.1.2.现代经济学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3.1.3.当代经济学对农业认识的深化

3.2.农业与国内需求

3.2.1.中国经济持久增长要扩大内需

3.2.2.农村市场成为刺激国内消费的难点

3.2.3.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3.3.农业与要素贡献

3.3.1.农业与粮食供应

3.3.2.农业的资金支持

3.3.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3.4.农产品出口创汇

上篇 理论部分4.弱质性与农业支持保护

4.1.农业生产过程的依赖性

4.1.1.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4.1.2.农业生产投入的非均衡性

4.1.3.农业科技进步的艰巨性

4.2.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独特性

4.2.1.农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4.2.2.生活必需性与市场风险

4.2.3.生产周期性与市场风险

4.2.4.鲜活性与市场风险

4.3.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

4.3.1.分散经营与市场竞争劣势

4.3.2.游说、组织与农业支持保护

上篇 理论部分5.市场失灵与农业支持保护

5.1.农业与外部性

5.1.1.农业的外部性分析

5.1.2.外部性校正

5.2.农业与公共产品

5.2.1.公共产品与效率损失

5.2.2.农产品的超均衡供给

5.2.3.劳动力的超均衡投入

5.2.4.农业生产条件与供给短缺

上篇 理论部分 6.国际竞争与农业支持保护

6.1.开放经济与中国农业

6.1.1.入世后中国农业竞争力分析

6.1.2.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均衡变化

6.2.入世后农业发展和后过渡期形势

6.2.1.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6.2.2.后过渡期我国农业的发展形势

6.3.农产品进出口案例分析与启示

6.3.1.农产品进口冲击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6.3.2.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6.3.3.世界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影响的案例及启示

下篇 实践部分 7.WTO农业支持与保护基本规则

7.1.WTO农产品谈判的历史进程

7.2.WTO农业支持与保护规则的主要内容

7.2.1.市场准入规则

7.2.2.国内支持规则

7.2.3.出口补贴规则

下篇 实践部分8.国外农业支持与保护现状

8.1.美国的农业支持与保护

8.1.1.农业生产支持与保护政策

8.1.2.农业贸易保护政策

8.1.3.1996年农业法案对农业政策的调整

8.1.4.2002年农业法案对农业政策的调整

8.2.欧盟的农业支持与保护

8.2.1.欧盟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沿革

8.2.2.欧盟农业支持与保护水平

8.2.3.欧盟的主要补贴政策

8.3.日本的农业支持与保护

8.3.1.日本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及其调整

8.3.2.其他国内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

8.3.3.农产品进口管理和农业边境保护

8.4.韩国的农业支持与保护

8.4.1.韩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演变

8.4.2.韩国国内农业支持与保护措施

8.4.3.韩国农产品进出口管理政策

8.5.印度的农业支持与保护

下篇 实践部分9.我国的农业支持与保护

9.1.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演变

9.1.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政策

9.1.2.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的农业政策

9.1.3.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的农业政策

9.1.4.入世后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

9.2.农产品入世承诺与我国农业支持保护空间

9.2.1.中国农产品入世承诺

9.2.2.入世后的农业支持保护空间

9.3.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体制缺陷

9.3.1.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现状和特点

9.3.2.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篇 实践部分10.加强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思路

10.1.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基本思路

10.1.1.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指导思想

10.1.2.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10.1.3.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手段

10.2.加强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建议

10.2.1.强化对农业的反哺与支持、增强农业竞争能力

10.2.2.积极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10.2.3.深化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保政策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历来重视农业,把农业放在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党中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瞻远瞩,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农业虽然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现阶段的农业发展问题影响到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进一步扩大,关系到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靠自身力量,农业已经难以取得更快的发展,迫切需要借助外力,借助政策的扶持和倾斜,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农业支持与保护研究,扭转农业宏观管理观念,创新农业改革发展思路,积极实践促农、支农新举措,实现农业新跨越。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增强国际贸易秩序话语权,并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深刻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探寻国外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实践规律,借鉴国外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成功经验,努力构建新的符合WTO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试图运用农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及历史分析相结合及案例分析法,全面、系统地探索农业支持和保护的理论依据和一般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与保护经济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周边国家农业支持与保护实践,结合WTO农业协议要求,对我国的农业支持与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框架。 按照以上思路,论文分序论、理论篇和实践篇三大部分,共10章内容。 序论部分。首先指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六个方面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资源短缺与农产品供给、分散经营与社会化生产、扩大对外开放与应对国外农产品冲击等五个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支持与保护。接着在回顾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着概念模糊、体系不全、指导能力不够等问题。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理论篇。第二章主要是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一般性概念问题进行了界定,指出农业保护、农业支持在适用条件、构成要素、时效性等七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要综合采取农业支持和农业保护措施,发挥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弥补、调节、强化、引导四大功能,强化农业支持与保护不能仅仅用农业宏观调控来代替,二者在性质、目的、作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后简单介绍了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分类和测度方法。第三章主要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说明了农业的重要性,指出从农本主义、重农主义到农业多功能论,人们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可以体现在粮食供给、市场作用、资金支持、劳动力贡献等诸多方面。第四章主要说明了农业的弱质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造成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生产投入非均衡和农业科技进步难,农业具有较高自然风险;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农产品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和缺乏价格弹性又造成农产品市场均衡和市场变化与众不同,从而使农业生产者承担了更多的市场风险;分散经营和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弱质性。第五章主要从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说明农产品市场存在明显的失灵现象。农业存在着正外部性,还要承担其他行业成本外部化,解决农业外部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对农业进行支持和补贴:经济意义上的农产品市场均衡意味着部分消费者需求将不会得到市场的满足,因此政府必须保证农产品超均衡供给,农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农产品的超均衡供给及其造成的劳动力的超均衡投入是农业效益、农民收益低下的深层原因,须有政府给予弥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须有政府来提供。第六章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和农产品市场均衡变化,通过大豆进口、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全球粮食危机三个案例说明了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业的冲击、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以及国际背景下的粮食问题。 实践篇。第七章回顾了WTO农业谈判的历史进程,从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三个方面介绍了WTO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基本规则。第八章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演变及主要政策措施和内容。第九章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加入WTO后四个阶段回顾了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演变及各阶段的特点,介绍了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国际承诺,分析了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空间,并指出了现阶段农业支持与保护的特点和问题。第十章提出了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七大政策手段,从国内支持与保护,进口管理和出口促进以及制度和法律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概念内涵,在辨析农业支持和农业保护、农业宏观调控和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基础上指出了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四要素及其功能和作用。 第二,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支持与保护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基础产业论、弱质产业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国际竞争理论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农业支持与保护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国情所决定的特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建议。 第三,在农业基础产业论中提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投入也是农业资金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出口虽然创汇功能降低,但在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 第四,在农业弱质性的分析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分析外,指出当前农业生产“统不起来,分的过度”,造成农业生产分工简单、专业化程度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主体缺位,增加了农民的组织成本和游说费用,影响了农民的市场地位和农业的竞争能力。 第五,在农业外部性理论中,指出农业的正外部性具有收益外溢型、部分收益外溢型和收益不变型三种类型。农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引起的农产品超均衡供给和农业劳动力超均衡投入是农业效益低和农民收益不高的深层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