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
【6h】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1.1.1问题提出

1.1.2研究背景

1.2研究思路

1.3相关概念的区分

1.3.1资本的概念及其拓展

1.3.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

1.3.3人力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投资

1.3.4收入分配与和谐社会的界定

1.4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1研究方法

1.4.2结构安排

1.5本章小结

2.相关基础理论及研究框架

2.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2.1.1国外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研究

2.1.2国内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

2.2和谐社会理论

2.3“社会经济”理论

2.4利益分析理论

2.5社会冲突理论

2.6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2.7本章小结

3.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现状的综合考察

3.1人力资本积累的一般模型

3.2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模式及其缺陷

3.2.1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模式

3.2.2对现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模式的评价

3.3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现状及特征

3.3.1人口、劳动力与人力资本的区分

3.3.2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存量特征

3.3.3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量特征

3.3.4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分布及结构特征

3.3.5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特征

3.4农村人力资本长期低水平积累的原因分析

3.4.1农村居民收入低水平循环增长是根本原因

3.4.2教育机会不均等

3.4.3偏向的制度政策

3.5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现状的结果观察

3.5.1农民科学文化等方面素质难以大幅度提升

3.5.2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3.5.3社会心理嬗变

3.5.4社会冲突及群体事件显著增加

3.6本章小结

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

4.1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原因的简单回顾

4.2不同测算工具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验证

4.3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度测算

4.3.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假说

4.3.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度模型与数据解释

4.4本章小结

5.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效率

5.1关于经济效率的文献

5.2经济效率的含义及作用

5.2.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2.2经济效率的含义、本质及作用

5.3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

5.3.1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5.3.2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5.4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5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造成经济增长效率损失的原因分析

5.5.1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抑制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农业经济效率的损失

5.5.2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城乡收入分配失衡,使得农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5.5.3农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国家经济风险增大

5.6本章小结

6.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公平

6.1关于社会公平的几个理论遗产

6.1.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6.1.2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6.1.3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

6.1.4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

6.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观

6.3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公平起点

6.3.1公平起点的含义

6.3.2教育公平

6.4教育公平与能力贫困

6.4.1教育的作用

6.4.2能力贫困的含义

6.4.3农村居民能力贫困的表现

6.5我国农村居民能力贫困以及社会不公平愈益严重的社会经济根源

6.5.1国家长期实行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及农产品价格政策是农村居民能力贫困的历史根源

6.5.2户籍壁垒是农村居民能力贫困的制度根源

6.5.3教育不公平是农村居民能力贫困的社会根源

6.5.4农业弱质性是农村居民能力贫困的经济根源

6.6社会公平与社会排斥

6.6.1就业排斥

6.6.2权益排斥

6.6.3福利排斥

6.7小结

7.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和谐社会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7.1经济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7.2试验博弈分析

7.3“社会政治不稳定性”理论分析

7.4上述两种博弈结论在中国的经验证实

7.4.1农村低收入群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敏感度增大

7.4.2农村居民的经济相对贫困度增加

7.4.3增大社会分层的风险

7.4.4诱发政治不稳定因素

7.4.5导致社会凝聚力下降

7.4.6民族和睦关系受到挑战

7.4.7治安事件法犯罪增多

7.5本章小结

8.外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做法与借鉴

8.1欧美国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8.1.1美国的经验

8.1.2丹麦的经验

8.1.3日本的经验

8.2拉美国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8.3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8.3.1韩国的经验

8.3.2新加坡的经验

8.4转型国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8.5欠发达国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8.6国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经验与借鉴

8.7本章小结

9.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重构及政策含义

9.1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重构

9.1.1建立健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多元化投资主体体系

9.1.2大力拓展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多元化投资途径

9.1.3不断创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

9.2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重构的政策含义

9.2.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9.2.2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9.2.3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2.4创新劳动力流动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体制

9.2.5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医疗保健投入

9.2.6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中的主导作用

9.3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读博期间教学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存在着影响社会和谐的诸多不利因素。如: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及潜在失业大量存在,等等。在所有这些问题和因素中,“三农”问题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三农”问题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三农”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关系。 本文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问题,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论文从结构及逻辑关系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进行理论假设(提出问题及研究视角);第二部分即第二、三章是假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包括第四至七章,对理论假设进行系列经验分析及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第八章,探讨国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做法,第五部分为第九章,提出重新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机制及其政策含义。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问题提出的国内外现实背景与研究基本思路、研究重要意义、研究主要方法和逻辑结构安排等。指出“三农”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及农民增收效果不显著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型改革模式下的农民等社会群体被经济发展成果日趋边缘化;出路在于必须转变政府在“三农”问题上的短期行为,建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路径:即从重视农村教育入手,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将粗放型农村发展政策——即依靠外部力量推动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农村发展政策—即依靠自身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第二章,主要内容为相关基础理论及研究框架。对相关基础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早期分析思路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前者阐明了人力资本投资途径及人力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工资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后者率先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并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提出了人力资本获利函数,认为劳动者收入差别与接受教育和获得工作经验年限长短相关,并在考察在职培训对终生收入模式影响时,提出了“追赶”时期的概念。国内对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突出的表现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普遍认为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联性极高。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早期的研究逻辑思路,本文加以拓展,进一步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对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现状的综合考察。理论研究离不开现实,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投资的现状即为本文研究的现实依据和基础。其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机制不合理。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机制不合理的依据在于政府在城乡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上采取城乡有别的政策,农村居民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几乎完全依靠自身有限资源进行,而城市居民得到政府的支持更多更大;其二:农村人力资本长期处于低水平积累状态。政府的有限支持,加上自身能力不及,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积累长期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存量小,增量不大。 第四章,主要从城乡收入差距角度考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成正向关系,投资愈大,积累水平愈高,获取经济机会就愈多,其收益就愈大。所以,即便政府重新进行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制度安排,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处在库兹涅茨倒“U”假说的第一阶段—不大扩大阶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日趋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采取了诸如减免农业税等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收效不大。本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政策对于农民增收只具有外部作用,仅依靠外部力量是一个短期行为,无助于根本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政府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以教育投入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入力资本投资,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最终化解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引发的不和谐因素。 第五章,主要从经济效率角度考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通过消费等环节对经济效率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当前理论界关于农村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经济效率的损失上。由于农村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且与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较大差距,于是,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以消费函数理论为依据,与城市居民的消费不同,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和水平上都对经济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限制作用。高储蓄,低消费;经济增长出现畸形的拉动模型—内需尤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不足、投资与出口拉动偏大。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和经验观察的结论大体趋于一致。 第六章,主要从社会公平角度考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损害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率,对社会公平也形成了巨大冲击。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我们基本遵循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哲学思维模式。总体上看,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确实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由于人力资本及其他因素的约束,农村居民在绝对福利提高的情况下,相对福利却在降低,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无意识地陷入了“相对贫困综合症”的循环之中。正常的均衡的社会流动被打破,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僵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从而对公平正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这一起点公平要比关注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显然重要的多。从社会公平角度审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水平循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涉及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对社会公平有关文献遗产的历史考察;二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三是着重研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公平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现。 第七章,主要是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和谐社会的相关性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通过收入差距作用机制对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因为收入差距的明显扩大会进一步影响社会心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诸多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如果反而观之,引起社会冲突及不稳定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最为根本的是利益冲突,其它冲突都从属于利益冲突。基于利益冲突视角,借用经济行为分析和博弈分析等方法,验证了收入差距变化引起社会心理变化最终损害社会和谐的经验观察。 第八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外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做法与经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农村的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只有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齐头并进,学会两条腿走路,才会发展得更好更快。尽管世界各国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的事实已为经学家所承认。各国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除了在制度、政策、福利对农村倾斜之外,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改革,在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研究和借鉴这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农村教育及人力资本积累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及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拉美国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转型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等五种类型国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基本做法。其中,有两种相反的做法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立法、经费支持等方面);二是拉美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忽视(体现在经费等教育资源严重向高等教育、城市教育的倾斜)。 第九章,主要内容是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的重构思路及政策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所提出的战略任务,如何实现这一战略任务,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尚属一项新的尝试。借助人力资本投资这一分析工具来研究和谐社会,其根本意图就在于搞清楚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高我们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本文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的重构思路与框架:包括投资主体、投资途径及激励机制三个主要方面。在积累主体上,要重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的培育和发展;在投资途径上,要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在激励机制上,要重视政策激励与资金支持的有机结合,加大对农村学生(包括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农村政策等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