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对以往研究的评价及其对本文的启示

1.3研究目标

1.4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多元化经营的界定、测量及理论基础分析

2.1多元化经营的界定

2.2多元化程度的测量方法

2.3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2.3.1多元化经营收益理论

2.3.2多元化经营成本理论

3.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

3.1研究假设

3.2样本选取

3.3变量选择

3.3.1被解释变量

3.3.2解释变量

3.3.3控制变量

3.3.4模型设定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与分组检验

4.1.1描述性统计

4.1.2非参数检验

4.2相关性分析

4.3回归分析

4.4实证结果分析

5.研究结论及建议

5.1主要结论

5.2基本研究的相关建议

5.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

后 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壮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企业数量、产值、市场零售额、税收贡献、从业人员、出口创汇等方面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追求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许多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等手段向房地产、商业、娱乐业、金融业等领域扩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充满着不确定性,一方面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为资产的低效率配置、交叉补贴等使企业陷入困境。众多成功和失败的多元化经营案例引发了我对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兴趣,在阅读大量中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毕业论文确定为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本文从国内外文献出发,提出了文章的研究目标,通过对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择了本文的研究变量,最后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本文的观点,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重点在第四章,该部分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和绩效是呈负相关的,而且上市途径对企业绩效也是有影响的,负债规模并没有带来理论上的税盾效应,反而因负债规模降低了企业的经济绩效。所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不要盲目推行多元化经营而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警惕负债规模。 在结构上,文章本着“数据分析—解释原因—提出建议”的思路。首先对研究样本的多元化程度和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其次,对所呈现的实证结果进行解释;最后,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前面的实证结论和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五章,内容要点如下: 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中外文献综述、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由于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于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所实行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否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得出以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性质上与国外研究的公司样本基本一致,因而与国外文献相比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比性。 第二章,多元化经营的界定、测量及理论基础分析。对于多元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观点,不同的研究者对多元化有不同的定义,在本文中将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界定为在两个及以上的行业里经营的公司。多元化经营能否增加公司绩效至今还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多元化经营的收益理论和成本理论介绍了多元化经营现有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本章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和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本文的两个基本假设;选取了2007年沪深两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剔除了不符合条件的公司,最后得到本文的样本;借鉴现有的研究文献结合民营上市公司的特点,选择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得到本文的研究模型。 第四章,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本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做了实证分析。本章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将所有样本按着Herfindal指数和行业数目分为五组,从分组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并没有得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确切的关系,但是从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显示,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确实是存在显著区别的。从样本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绩效从整体上说是负相关的。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对所有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是负相关的;然后分行业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地产类、纺织类、机器设备仪表类及医药制造业的多元化程度与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电子类、化学原料化学药品制造业及食品加工类多元化程度与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金属非金属类、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综合类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批发零售业、其他制造业的多元化程度与市场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财务绩效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从资源分配机制缺乏效率、多元化经营使得生产效率降低、上市途径的不同三个方面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章对第四部分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总体上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但不同行业的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上市途径对绩效的影响是显著地。最后针对上述结果提出建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不能盲目走多元化道路,并且由于负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理论上的税盾效应,企业应警惕负债的规模。由于本人理论知识有限在文章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四点不足之处。 三、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笔者认为本文在多元化经营理论和现实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在理论方面的意义:国外关于多元化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致认为多元化经营既有成本又有收益,收益主要源于负债能力的增加、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和企业内部化市场失灵的能力;成本主要源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部门经理的寻租行为和交叉补贴。而多元化的收益能不能弥补其带来的成本,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还没达成一致,而我国学者也没有得出定论,笔者拟通过本文加以验证。其次,本文在现实方面的意义: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的比例大约有47%,也就是说我国尚有50%的民营上市公司在实行多元化经营,其中从事3个及3个以上行业经营的公司数量达到了所有民营上市公司的30%,所以,本文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研究结论,对这些公司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借鉴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自身的特点,主要贡献包括: (1)在研究对象上,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避免了政府行为,其性质和国外占主体地位的家族控制的私营企业基本一致,与现有国内研究相比,实证研究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2)在控制变量选择上,考虑了行业因素对绩效的影响。本文对不同行业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进行分析,而以往的研究基本是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是存在着显著差异的。 (3)在研究方法上,我国现有的关于多元化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都是采用了简单的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而本文在此基础上了运用了样本分组非参数检验,对专业化和多元化进行研究。 由于研究所需要数据资料的局限性以及本人自身知识的缺陷,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建立模型时,虽然考虑了资产规模、负债规模、现金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控制变量对绩效的影响,但也可能存在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到。以后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一些能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2)没有对各行业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虽然在控制变量中考虑到了行业因素,但由于时间仓促并没有对各行业进行细致的研究,只得出行业因素对绩效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各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其结果是不同的,有兴趣的研究者可针对某一个行业做更为细致的研究。 (3)本文只选用了2007年的面板数据做研究,没有考虑到时间序列,没有分阶段来考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其经济绩效的关系。 (4)由于资料的局限性,本研究忽略了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滞后性。本文是用的多元化指标Herfindahl,在相关数据库中无法获得,只能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手工收集,由于年报获得的局限性和研究时间的仓促,本文的实证研究将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于本年的绩效进行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多元化经营对经济绩效的长远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