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币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
【6h】

人民币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性

1.2.2 汇率传递效应的不完全性

1.2.3 汇率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

1.2.4 汇率传递效应的时变性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汇率传递效应的机理分析与理论模型

2.1 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性

2.1.1 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性的理论分析

2.1.2 汇率传递的制约因素

2.2 汇率传递效应的不完全性

2.2.1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理论分析

2.2.2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影响因素

2.3 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

2.4 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模型

3.实证模型和数据

3.1 实证模型的建立

3.1.1 基本模型

3.1.2 边界检验法简介

3.1.3 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性和不完全性实证模型

3.1.4 汇率传递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模型

3.1.5 汇率传递效应时变性实证模型

3.1.6 汇率波动的短期动态影响模型

3.2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3.2.1 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的编制

3.2.2 其它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4.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平稳性检验

4.2 汇率传递存在性和不完全性实证结果

4.2.1 协整关系检验

4.2.2 长期协整关系回归系数

4.2.3 汇率传递不完全性的Wald检验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3 汇率传递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结果

4.4 汇率传递时变性的实证结果

4.4.1 滚动回归结果

4.4.2 传递系数突变日

4.5 汇率波动的短期动态影响

5.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贸易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国际商品竞争中,出口定价至关重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波动性逐步增强,汇率的变化影响出口企业的边际成本,改变企业出口商品定价,进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汇率传递效应极具现实意义,汇率传递效应是指汇率的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机制。同时,汇率传递效应也是国际金融学的一项重要议题,它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联系起来,有助于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特点。
  汇率传递效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Kreinin(1977)提出来的。随后,大量的学者对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汇率传递的特性逐步被发现,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模式越来越清晰,这不仅有利于政府进行宏观决策,在微观层面上还有利于企业在愈加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提高生存能力。汇率传递效应是否存在最先被人们关注,一些学者得出了汇率传递效应在某些情况下不存在的结论,而大多数学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汇率传递效应确实存在,然而国内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是否存在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分行业层面的研究就更为缺乏。汇率的波动可能并不会引起出口价格相同幅度的变化,汇率传递体现出不完全性。不完全传递是汇率传递效应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价格粘性、沉没成本和厂商依市定价均有可能导致汇率传递的不完全。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不完全的传递进行了研究,大多得出了与传统“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相悖的结论,认为汇率传递确实具有不完全性。近年来,汇率的非对称传递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汇率在升值或贬值时的传递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对待,才能更准确地预测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另外,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发展,相对竞争力的变化,汇率传递程度必然也会随之变动,体现出了汇率传递的时变特征。
  由此可见,汇率传递效应具有四个重要的特征:存在性、不完全性、非对称性和时变性,对这四个特征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是清晰地认识汇率传递效应的前提。据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了我国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的各个特征。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阐述了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为汇率传递的理论分析,针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各个特性分别建立理论模型加以证明和分析;第三、四章为实证部分,提出了实证模型,并选取了2005年到2015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分析了实证结果;第五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性方面,本文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以两国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的原因。然后,结合现实分析了国际贸易中制约汇率传递的因素:出口企业的利润水平;合约、出口管制等外部因素;本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使生产国货币定价比重更大。接着,根据理论模型中引出的建模思路建立非限制性误差修正模型,采用Pesaran在2001年提出的边界检验法(Bounds testing)分析本币出口价格水平与名义有效汇率的协整关系,判断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否存在。
  关于汇率传递效应的不完全性方面,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首先,以出口企业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式为切入点,对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进行理论分析,重点讨论了边际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如何呈现不完全的传递。随后,分析了价格粘性、出口商的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以及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影响。此外,对非限制性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估计,得到汇率传递的回归系数,为了判断汇率传递是否完全,对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系数进行Wald检验,判断回归系数是否等于-1。
  对于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首先,分析了市场势力、价格下跌刚性和沉没成本如何使汇率传递产生不对称性。在实证方面,在误差修正模型中以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区分汇率升值和贬值时本币出口价格不对称的变化。通过对虚拟变量显著性的检验,判断是否存在非对称性。
  本文在实证层面从两个方面对汇率传递的时变性进行研究。一方面,运用滚动回归研究汇率传递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汇率传递系数的时变特征;另一方面,以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对样本期间进行分期,通过对虚拟变量的估计判断汇率传递系数的突变日。
  此外,为了分析汇率波动对本币出口价格的短期动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并对其施加短期约束进行估计,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汇率对本币出口价格的动态影响。
  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人民币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的传递效应在7个行业中是存在的,它们分别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饮料、烟草,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珍珠、宝石、贵金属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车辆、航空器、船舶,杂项制品行业,而在其它行业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汇率传递现象。第二,证明了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饮料、烟草,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汇率传递率在-1到0之间,珍珠、宝石、贵金属制品,车辆、航空器、船舶,杂项制品行业的汇率传递系数为正。第三,汇率的非对称传递效应仅存在于车辆、航空器、船舶行业,而其它行业的汇率非对称传递效应并不明显。第四,活动物、动物产品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塑料橡胶行业及杂项制品行业的汇率传递系数处于下跌趋势,我国汇率传递效应显著的7个行业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后大多出现了汇率传递系数的突变,除了贱金属及制品行业的汇率传递系数降低之外,其余各行业的汇率传递系数出现了升高。第五,汇率传递系数的短期波动性较大,汇率传递效应通常在10个月后彻底消失。
  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汇率传递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汇率传递效应对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率、贸易平衡等;在理论分析上,从局部均衡分析向一般均衡分析扩展,从比较静态分析扩展到动态分析。
  总之,本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创新:本文详细研究了分行业出口价格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性、不完全性、非对称性和时变性等特性以及汇率波动的短期动态影响,研究相对完整、深入,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缺乏,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研究的汇率传递效应是基于分行业数据,区别于以往基于总体汇率的研究,更加准确地衡量了不同行业的不同传递特性,考虑到了事物的特殊性,具有创新性;实证方法上,在非限制性误差修正模型中采用了边界检验法估计汇率传递效应的各种特性,而国内大多数对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采用的是E-G两步法或者Johensen协整检验,国内还没有用边界检验法研究汇率传递效应的文献,方法上具有创新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