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丧偶老年人的生活适应问题研究
【6h】

城市丧偶老年人的生活适应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与理论视角

1.5.1 核心概念

1.5.2 理论视角

2.丧偶老年人生活适应问题的访谈分析

2.1 访谈流程

2.2 建立丧偶老人生活适应问题的内容分析类目

2.3 丧偶老人的生活适应问题分析

2.3.1 经济适应问题分析

2.3.2 身体健康适应问题分析

2.3.3 精神适应问题分析

2.3.4 社交适应问题分析

2.3.5 对“丧偶后再婚”认知问题分析

2.4 丧偶老人生活适应问题总结

3.有偶老年人生活适应状况的访谈分析

3.1 访谈流程

3.2 建立有偶老人生活状况的内容分析类目

3.3 有偶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

3.3.1 经济状况分析

3.3.2 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3.3.3 精神状况分析

3.3.4 社交适应状况分析

3.3.5 对“丧偶后再婚”认知分析

3.4 有偶老人生活状况总结

4.丧偶老人与有偶老人生活适应状况的对比研究

4.1 经济状况对比

4.2 身体健康状况对比

4.3 精神状况对比

4.4 社交状况对比

4.5 对“丧偶后再婚”的认知对比

4.6 小结

5.社会工作介入丧偶老人生活适应问题的模式

5.1 个案工作介入模式

5.1.1 介入对象

5.1.2 目标及目的

5.1.3 介入过程

5.1.4 个案工作评估

5.2 小组工作介入模式

5.2.1 介入对象

5.2.2 目标及目的

5.2.3 介入内容

5.2.4 小组工作评估

5.3 社区工作介入模式

5.3.1 介入对象

5.3.2 目标及目的

5.3.3 介入内容

5.3.4 社区工作评估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已在加快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然而在老年群体当中,存在着更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即城市丧偶老人,这些老人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期”,在此阶段,会面临一系列的生活适应问题。本论文大量收集有关丧偶老人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对丧偶老人的定性研究还不够充分,笔者依据丧偶老人的特点,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丧偶老人,进行深度访谈,从而探讨归纳出他们的生活适应问题。
  本论文从丧偶与有偶老人的对比研究入手,分别在丧偶与有偶两个类别中选取7名有代表性的老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总结出丧偶老人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身体疾病增多,体质弱;2、心理孤单感加剧,有抑郁倾向;3、社交活动少。首先,根据丧偶老人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入手,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收集案例;其次,以收集到的有关丧偶老人与有偶老人的案例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两类老人生活状况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丧偶老人与有偶老人进行系统对比,发现丧偶老人在生活适应上明显存在更多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1、在经济适应方面,丧偶老人更为困难,具体表现为收入的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对经济的满意程度不高,有偶老人相对来说,物质生活较为轻松,满意程度高。2、在身体健康适应方面,丧偶老人普遍身体较差,慢性疾病是其主要表现,有偶老人在伴侣的相互鼓励下,积极锻炼身体,身体健康程度普遍比较高。3、在精神适应方面,丧偶老人很多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生活态度消极,严重的则有抑郁的倾向,反之,有偶老人大多比较积极乐观,精神面貌更健康。4、在社交适应方面,丧偶老人很多都选择封闭自己,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脱离,有偶老人则更倾向于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活动,社交活动更为频繁,5、对“丧偶后再婚”的认知方面,丧偶老人与有偶老人都存在明显的排斥心理,有偶老人则更为明显,这与老一辈人所经历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本论文在对丧偶老人所面临的生活适应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从社会工作这一理论角度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探讨介入丧偶老人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模式,分别从介入对象、拟定目标、工作流程到效果评估这四个环节对以上三种介入模式进行深入阐述,专业,帮助丧偶老人克服生活适应困难。
  本论文提出的建议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更好的介入丧偶老人生活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的帮助。同时,也号召广大社会共同关注丧偶老人,使丧偶老人获得来自社会各界提供的物质上,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更快的度过“恢复期”,打开心结,融入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