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探究——基于代际核算的分析视角
【6h】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探究——基于代际核算的分析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1.3.2 代际公平

1.3.3 财务可持续性

1.4 研究综述

1.4.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1.4.2 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

1.4.3 养老保险代际公平

1.4.4 代际核算

1.4.5 文献评述

1.5 研究框架

1.6 方法介绍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创新点

1.7.2 存在的不足

2.理论分析

2.1 代际转移:贯穿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与条件

2.2 代际公平:制约新制度财务可持续的关键条件

2.3 代际核算中“比率”指标的内涵价值理论

2.3.1 相对公平理论

2.3.2 无嫉妒主义

3.模型建立

3.1 代际核算模型

3.2 现存代人均养老保险净缴费模型

3.2.1 参保对象划分

3.2.2 养老保险缴费模型

3.2.3 养老保险支出模型

3.2.4 现存代人均代际账户模型

3.3 未来代人均代际账户模型

4.参数设定与计算

4.1 人口预测

4.1.1 预测基年制度参保人员及结构

4.1.2 生育率与死亡率

4.2 养老保险收支模型参数

4.2.1 养老保险缴费模型参数

4.2.2 养老保险支出模型参数

5.测算结果与分析

5.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测算结果

5.1.1 参保人口情况

5.1.2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5.2 未来代负担情况

6.敏感性分析与政策模拟

6.1 人口因素

6.2 制度因素

6.2.1 剔除转制成本

6.2.2 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节机制

6.3 混合政策

7.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合理化解转制成本

7.2.2 强化政府财务责任,建立补贴常态机制

7.2.3 改革计发方式,化解长寿风险

7.2.4 完善生育政策,优化参保结构

7.2.5 建立精算制度,加强实时测量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1月14日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此次改革:首先,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了制度统一,从制度层面上破除了“双轨制”,初步实现了建立“公平”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其次,改革后新制度形成的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是顺应新常态,分析新形势,顺应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导向的一大举措。
  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本文出于优化制度设计的动机,以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为目标,尝试从公平和财务可持续两个维度入手,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探究。经过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代际公平程度是影响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一项关键因素,通过采用代际核算的方法,建立精算方程式,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状况,以国发[2015]2号文出台时间作为测算起点,预测了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新制度的财务状况以及代际账户的平衡问题。
  研究发现:按照现行的制度设计,在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代际不公平,突出反映为现存代大量的养老负担转嫁给未来代,未来代一方面既要为自己积累养老费用,另一方面又要支付已退休者的养老金。而且这一沉重的养老负担,已超出了社会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合理界限,容易引起代际冲突,削弱未来代的参保积极性,瓦解制度运行的民众基础,为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埋下隐患。政策模拟发现,提高生育率、剔除转制成本以及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节机制均可达到均衡代际账户,增强代际公平,提高基金当期收支平衡的目的。如果将上述三项举措混合实施,未来代男女人均账户值降低幅度最大,基金改善状况最为明显:以本世纪中叶为界,在此之前混合政策所发挥的最优政策效应主要效果源自于剔除转制成本的贡献;在此之后混合政策所发挥的最优政策效应源自于生育率调整和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节机制的混合作用,其中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节机制效果最为明显。可见剔除转制成本是目前短期内提高代际公平、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的最优政策选择,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节机制和人口变动在均衡代际负担、改善基金状况方面发挥远期效果。因此,国家在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一方面在短期内尽快解决转制成本,缓解当期制度运行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补贴、优化制度设计、继续完善生育政策,并将此三项举动作为长期工作,形成常态机制,以达到均衡代际负担、提高代际公平的目的,为实现制度财务的可持续性运转培育坚固的民众基础。
  本文一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论文中所使用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界定与介绍。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理论分析主要是从理论思辨的角度分析了之所以关注代际转移并将代际公平作为研究新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原因,以此为后续定量方法的使用提供内在理论支持;
  第三章模型构建是在介绍代际核算公式的基础上,结合此次改革的具体规定,从精算角度建立了衡量代际公平与否的两大重要指标:现存代人均代际账户模型和未来代人均代际账户模型。
  第四章参数设定与计算主要是针对已构建模型中所涉及的各个计算变量进行具体数值的设置。总体上,围绕人口数与养老保险收支计算两个方面进行。在此过程中借鉴了财政学及本学科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模型中所涉及变量科学赋值,以提高测算结果的可信度。
  第五章测算结果与分析是利用所构建的精算模型,在设定的参数背景下,得到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口情况、基金收支状况以及未来代负担水平。
  第六章敏感性分析与政策模拟是出于探究提高代际公平、增强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政策组合的目的,主要围绕制度因素并结合目前我国正在调整的人口政策,适当对出生率参量进行相应调整。
  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点改革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题与研究视角方面。本研究是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之初,结合国家关于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导向,具体参照国发[2015]2号改革文件,探讨新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时效意义。此外,本文从制度覆盖者参保动机出发,将制度运行的民众基础量化为参保者对不同代际间人均代际账户的比较,以此从账户变化量的角度衡量个体受益程度,并就此探究新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研究视角较为新颖。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方面。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理论层面剖析了代际公平问题对于新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然后借鉴代际核算方法在财政学以及其他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成熟运用,创造性地将此方法引入到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中。该方法作为衡量代际公平的实证研究方法,不仅可以从绝对数值角度通过人均代际账户具体数值变化情况衡量代际负担状况,而且通过相对量的变化将参保者所具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比较心理考虑在内,以此衡量民众的参保积极性;在衡量制度财务状况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指明常见的基金收支失衡的状况,又可以通过对政府与参保者个人的区分以及参保者内部结构的划分,清楚地揭示他们各自在负担未来养老压力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在此方法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一方面方便合理优化制度规定,均衡代际负担,为新制度的可持续性运营培育民众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划清政府与参保者责任边界,方便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前筹资,做出相应财政安排,促进实现改革后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三、研究内容方面。现有运用代际核算方法研究我国各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献都尚未考虑超过计发月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全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切合制度运行实际,本文在以此衡量新制度下代际公平状况时,将超过计发月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人均代际账户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方面。本文运用代际核算方法不仅从量化的角度证实了现行制度存在严重的代际不公平现象,而且具体分析了造成现有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依次为:巨额转制成本、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不合理以及参保人口结构老化。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平衡代际负担、提高基金平衡的关键任务是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并就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措施的时间表:短期内应重点解决转制成本问题,长期改革工作中应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完善生育政策的举措,为新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提供民众基础。该建议的提出为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