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研究
【6h】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0.绪论

0.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0.2文献综述

0.3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0.4创新之处与不足

1.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风险特征与穿透核查

1.1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风险特征分析

1.2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范畴界定

2.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的运作机理分析

2.1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基本逻辑

2.2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制度功能

2.3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制度边界

3.我国现有穿透核查规则的梳理与检视

3.1 证券市场的穿透核查

3.2 资产管理业务的穿透核查

3.3对我国现有穿透核查规范的评述

4.域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者穿透核查制度

4.1美国多头监管体制下的投资者穿透核查

4.2日本统合监管体制下的投资者穿透核查

4.3域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者穿透核查制度的经验总结

5.我国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的构建

5.1构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的基本框架

5.2我国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统合监管构想

5.3优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的执行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层次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日益丰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得益于其兼具投资者及金融产品的双重属性,迅速成为市场青睐的投融资工具。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其基本原理在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投资交易结构上的不透明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信息失灵。由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直接参与的金融交易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一方面作为投资运用型资金集合,可隐蔽资金来源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资产支持型投资合约,隐蔽资金流向信息,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的透明性、催化了金融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穿透核查制度旨在规制金融机构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之间的金融交易行为,赋予金融机构穿透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外观形式,收集真实交易对手信息的义务。
  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引发的风险事件频出,监管层开始着手对跨机构、跨行业、跨监管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整顿,监管政策愈发趋严。在此背景下,金融界构建穿透核查制度的呼声愈高,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相继在各自的主管分业领域出台了相应的穿透核查规则。但囿于我国分业监管的路径依赖,现有穿透核查规则呈现出立法碎片化、规制体系化程度低、对系统性风险关注不足等缺憾,未能有效应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相互嵌套、风险管理弱化、投资者保护不周的问题。
  本文采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探究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的运作机理为切入,对穿透核查作为信息规制工具的经济逻辑及其运用边界进行了阐释,并据此视角对目前我国较为分散的穿透核查规则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供了在我国构建统合型穿透核查制度的路径构想,还针对保障穿透核查实施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惩戒机制的具体规则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探讨,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讨论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基于其法律结构和法律性质而衍生出的风险特征,围绕穿透核查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风险特征的应对性,界定了穿透核查的概念范畴,并指出其作为信息规制工具的制度本源与运行模式。
  第二部分依序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基本逻辑、制度功能以及制度边界等运作机理进行了分析,阐释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的理论合理性,并进一步指出穿透核查制度对金融监管的功能意义和局限性。
  第三部分梳理了我国现有穿透核查规范的逻辑主线,对相关规范进行系统性地介绍及检视,分析现有穿透核查制度框架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对金融多头监管体制下的美国和统合监管体制下的日本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各自的穿透核查规则特点及可借鉴的经验。
  第五部分为我国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构建的讨论,不仅提出了我国穿透核查统合监管的基本构想,还就具体的穿透核查制度执行机制展开了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穿透核查制度的概念范畴及运作机理,为我国构建穿透核查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可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