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沐川县推进竹产业融合的对策研究
【6h】

四川省沐川县推进竹产业融合的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2.相关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界定竹产业的范围

2.2 对有关产业融合概念的界定

2.3 其他相关理论

3.沐川县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3.1 当前沐川县竹产业的发展情况

3.2 处于主体地位的竹产业总体运行情况

3.3 竹产业当前融合渗透的总体状况

4.其他地区推进竹产业融合的案例借鉴

4.1 三次产业内融合案例

4.2 三次产业间融合案例

4.3 案例启示

5.沐川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难点分析

5.1 推进竹产业融合具有成效上的优势

5.2 沐川推进竹产业融合发展在客观条件上的优势

5.3 沐川推进竹产业融合的劣势分析

6.推进竹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6.1 调整竹产业发展战略

6.2 多途径提高经营主体自发参与融合的积极性

6.3 全方位拓展融合型产业项目种类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四川是我国竹资源保有量最多的地区,在一些山区地方,竹子早已取代传统经济作物,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四川省的产竹大县,沐川县在推动竹产业发展上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近几年来沐川的竹产业发展却遭遇了极大的困境,造纸、原竹培育、竹海旅游等几大竹产业整体增长乏力。而打破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重点在于调整竹产业结构,不断推进竹产业的融合,发掘新的增长点。
  本文将沐川的竹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认真梳理“产业”这一概念的本质,深入阐释产业融合相关理论概念。在清晰界定竹产业边界的同时,本文将竹产业所包含的子产业依照三种价值属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竹产业的基本情况、总体发展态势和当前产业融合渗透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引入其他地区推进产业融合的三大案例后,本文对沐川竹产业融合的优势和劣势给出具体分析,并提出推进竹产业融合的相关建议。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经过对竹产业的相关问题的大量实证和案例对比发现,沐川的造纸、原竹培育、竹海旅游等几大竹产业整体增长乏力。同时,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外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浆纸产业的产量和生产规模达到极致,以致修建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等增加要素投入的举措和改造低产低效林等技术更新的方法,对促进既有产业发展的作用是逐渐减弱的。而产业融合则重点是打破原有的产业体系,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结合沐川县的地方实际情况,本文从客观条件和成效两个层面,进一步分析了沐川推进竹产业融合存在的自身优势和劣势。适宜的融合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农户劳动强度、提高产出、降低产品生产对道路建设的依赖性。且沐川在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政策支持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沐川的山区地貌特征限制了竹产业加工项目的总体规模。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竹材的硬度、水分含量等与其他地方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加之本地种植户长期养成的种植习惯,共同制约了新的融合性产业项目在沐川的发展步伐。融合型产业项目同时还面临着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技术要求较高等局限性。因此,竹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将战略重心从重点发展既有支柱产业向全面推进竹产业融合转变。既要提升各类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要从竹材所蕴含的三种价值属性当中,拓展出更多适合沐川地方特色的融合性产业项目。
  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了确定竹产业边界的方法;将竹材自身所包含的生物、物理、文化价值属性作为划分竹产业种类的三个依据;对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将产业融合分为依靠技术驱动的融合、破除制度边界的融合、商业模式的融合;提出实现产业融合的三个阶段;以及分析了创新、融合、升级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