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6h】

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概念及说明

1.3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

2.2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实证分析

2.3 外生因素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

2.4 文献综述小结

3.理论模型

3.1 模型假设

3.2 逻辑演绎

3.3 理论建模

3.4 理论模型小结

4.实证模型

4.1 实证模型设计

4.2 实证分析

5.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全文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准模型推导

附录二 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模型推导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不仅重创了世界经济,让人类积累的大量财富瞬间灰飞烟灭,而且重击了传统宏观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让监管者意识到以往认为稳妥可靠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教条存在巨大隐患。这场危机在让监管层和学术界震惊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对危机暴露出的监管体制漏洞进行认真研究。大量的研究都显示,微观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同时失调是本次危机最终发生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学术界和监管层密切关注的新概念。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也未能独善其身。国内学术界也迅速展开了对货币政策、银行业微观监管框架和系统性风险三者之间关系的反思。由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依旧在我国金融结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因此货币政策冲击如何向银行传导风险,以资本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银行监管如何抑制银行风险过度积累,以及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如何配合等问题就成为我国预防下一轮系统性风险爆发需要研究的具体而现实的课题之一。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从货币金融学传统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入,以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为主轴,通过追踪前沿文献开始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大量文献,作者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机制的验证和外生因素对该机制的影响两大方面。同时,在后危机时代,作为金融监管改革纲领性文件之一的 BaselⅢ协议,不仅强化了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而且引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特别是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上,BaselⅢ协议不仅提高了标准,还考虑将其纳入货币政策体系。由此,作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到银行资本结构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问题上,并希望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配合提出合理建议。⑵研究了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问题。对此,作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理论研究中,作者遵循“逻辑为先,数理验证”的原则,首先通过逻辑演绎对主题进行定性研究,然后建立银行利润模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通过数理推导对逻辑演绎的结果进行验证。在实证研究中,作者遵循逻辑顺序,首先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再检验理论模型结论,即在资本约束下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同时,作者还在验证存在性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非对称性和银行异质性特征做了进一步实证研究。为了体现银行风险的自相关特征,作者选择动态面板模型来检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非对称性和银行异质性。同时,考虑到样本银行资本结构的差异会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产生影响,因此作者选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为了验证面板门槛模型结论的稳健性,作者通过在动态面板模型中引入货币政策变量与银行资本结构变量的交叉项来进行稳健性检验。⑶研究结果显示,宽松的货币环境会刺激银行提高风险承担。而银行资本结构是影响上述关系的关键因素。结合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在组合配置效应既定的情况下,银行提高资本水平将削弱风险转移效应,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趋向负相关关系;反之,风险转移效应增强,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趋向正相关关系。此外作者还发现,信用扩张对银行风险的激励作用大于信用萎缩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银行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弱化其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经济增长、房价上涨、银行业竞争,以及银行资本水平、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降低都会提高银行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