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我国公司债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方法探究
【6h】

基于我国公司债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方法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 本文选题背景

1.2 本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 信用违约互换相关知识介绍

2.1 信用风险度量及信用衍生工具

2.2 信用违约互换介绍

3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原理及方法

3.1 信用违约互换息差及定价方法

3.2 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中性定价方法

3.3 违约回收率

3.4 违约概率模型

4 以我国公司债为参考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方法分析

4.1 相关概念

4.2 模型原理

4.3 样本选择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5.1 定价方面

5.2 监管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对于信用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信用衍生品进行对冲。随着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对付”现象被打破,我国债券违约事件愈演愈烈,投资者对信用衍生品的需求也必然增大。监管层也在去年政策上出台了信用违约互换的相关文件,可以预见的是,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将很快会在我国得到实际推行,也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重要影响。作为一种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本质是对信用风险的衡量。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实情,有两种适用的定价方法:信用利差定价方法和风险中性定价方法。风险中性定价方法把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买方支付的费用和信用事件发生后得到的损失补偿看作是基于合约的现金流出和流入,让两部分现金流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期望值用无风险利率贴现相等后得到的费率便是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关键是对违约概率和违约回收率两个信用风险因素的度量,通常做法是假定回收率求违约概率。违约概率的求解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和约化方法,前者将违约风险基于企业资产结构和资产价值的波动,后者一般假定违约损失率或回收率,对违约过程进行模拟,或者直接透过市场数据推测隐含的信用风险。
  结合我国信用市场环境不成熟的现实,历史违约数据不充分,违约概率和回收率无法基于历史信息预测,这就给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中性定价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此,我们在上市公司债中选取了占比最高的信用评级为AA级的公司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债券的市场价格来推测隐含的违约风险。我们先假设我国AA级公司债信用评级合理并忽视流动性和税收因素,那么信用利差法能够合理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然后以此为参考,从债券价格中隐含的违约信息推测最优回收率和违约概率,使得这两个参数用于风险中性定价法时得到的定价结果和信用利差法定价结果最为接近。通过实证发现,求出的最优回收率并不切合现实,而且我国剩余期限在两年及以上的AA级公司债券息差偏小,债券风险溢价不能充分反映债券的隐含信用风险,所以用信用利差法得到的定价结果会偏小。但由于我国暂无债券违约回收率等经验数据可利用,所以在初期,信用利差定价方法可以暂时作为一种过渡定价方法,待有充分的违约信息并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收率数据后,应该用基于违约概率的风险中性定价法为其精确定价。此外,监管层应该提防信用违约互换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并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