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6h】

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导 论

1.1研究背景

1.2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1.3研究方法

1.4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2.文献综述

2.1市场微观结构研究

2.2不同市场关联关系的研究

2.3价格发现研究

2.4波动溢出效应相关研究

3.我国债券市场概况

3.1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梳理

3.2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基本制度

3.3主要债券品种及特征

4.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机制介绍

4.1主要业务类型

4.2交易方式

4.3投资者构成

4.4配套设施建设

5.价格发现功能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5.1实证分析整体说明

5.2数据说明和数据处理

5.3基于VAR模型的价格引导关系实证分析

5.4基于IS模型的价格发现贡献份额分析

5.5收益率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5.6实证结果总结

6.实证结果说明

6.1实证结果整体说明

6.2套利成本理论解释

6.3市场微观结构解释

7.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7.1政府部门

7.2商业银行

7.3中央银行

7.4市场其他参与者

8.小 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摩擦,套利机制可以使市场信息快速融入交易价格。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真实的市场并不像新古典金融理论所假设的那样信息完全、投资者理性、不存在交易成本和其他市场摩擦,交易机制不再是影响价格的外生因素,学术界对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探讨由此展开。两个相关联的市场通过价格均值溢出、波动性溢出和流动性溢出进行联动,价格发现是证券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波动溢出效应体现了两个市场价格波动的内在传递关系,两者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证券市场运行的效率,而市场运行的高效率是市场参与者实现各自交易目标的必要条件。自从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渐完善并不断扩容,债券市场分割格局由此形成。两个市场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并在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市场,哪个市场运行效率更高?市场运行效率很大程度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反应速度,并最终通过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本文旨在对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深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并探索这种关联关系背后的市场结构原因。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文献综述,总结概括了之前学者对于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情况,并进一步细化到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详细介绍了关于价格发现和波动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一是,研究品种在以往只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对企业债券的价格发现的研究;二是,理论结合实证,通过套利成本和市场微观结构相关理论,对两个市场价格联动关系做更层次的探讨。第二章,我国债券市场概览。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割格局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梳理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对市场基本情况做了统计性分析。通过本章的梳理,为下文的实证和理论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章是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机制介绍,具体介绍了两个市场在业务类型、价格形成机制、投资者构成以及其他市场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异同,这些制度特征是决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对市场信息处理效率高低的关键。第四章是实证部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特征,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两个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构建信息份额模型,具体量化两个市场在交易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贡献份额;从二阶矩的角度,建立非对称的 BEKK-GARCH模型,分析两个市场之间的收益率波动溢出效应。综合三个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重要结论。第五章是对实证结果的理论解释,从套利成本的角度研究了两个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差异和波动溢出效应存在的基础,并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六章根据本文研究成果,结合市场各类交易者的特征,提出对应的交易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