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苦荞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h】

苦荞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1文献综述

2实验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及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荞麦(buckwheat)是一种生育期短,耐冷冻贫瘠的短季蓼科(Palygonaceae)作物,主要有苦荞(Fagopyrumtataricum(L)Gaertn)和甜荞(Fagopyrumescutentu.Moench)两个栽培品种。苦荞麦,国外又名鞑鞑荞麦(tartarybuckwheat),主要种植于我国西南部的高海拔地区,产量不高,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含黄酮的粮食作物。本实验将提取自四川省凉山州苦荞籽粒中的苦荞黄酮,采用腹腔注射的形式,以观察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苦荞黄酮小剂量组、苦荞黄酮大剂量和芦丁组。手术前30min腹腔注射苦荞黄酮,采用栓线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然后断头取脑,观察苦荞黄酮和芦丁对大鼠脑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TP酶较对照组降低。结扎颈总动脉前30min,腹腔注射芦丁(50mg/kg)和苦荞黄酮(50mg/kg、100mg/kg)能降低脑组织中MDA、LDH、NO含量、NOS活性及脑含水量,升高SOD、GSH-Px、ATP酶活力。 结果表明:苦荞黄酮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提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地拮抗自由基、减轻氨基酸神经毒性、降低线粒体的损伤等作用来实现的。 本次研究为苦荞应用于脑缺血性疾病急性期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为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急性期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