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另类生命的关注——民国四川畜禽防疫探析
【6h】

另类生命的关注——民国四川畜禽防疫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选题意义、价值和作用

二、学术史综述

三、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四、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民国四川畜禽疫病概况

第一节民国四川的畜禽养殖业

第二节民国四川畜禽疫病概况

第三节民国四川畜禽瘟疫流行之特征

第二章 民国四川畜禽疫病频发之因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畜禽疫病

第二节社会环境与畜禽疫病

第三节畜禽防疫意识与畜禽疫病

笫三章民国四川畜禽防疫机制

第一节政府主导的防疫体制

第二节民间畜禽防疫对策

第三节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第四章畜禽防疫对民国四川社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畜禽疫病同人类是如影随形。人类的文明史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疫病史。疫病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密切。疫病史包括人类疫病、畜禽疫病的历史。“民以食为天”,畜禽疫病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 古代中国,并无政府组织的畜禽防疫,在大多数情况下,畜禽防疫几乎都是民众自己的行为。政府只是在瘟疫危害十分严重,且影响到赋税收入的情况下,才动用国家的力量进行临灾救治,并且收效甚微。这长达数千年的畜禽防疫中一直采用的都是消极的传统防疫对策。 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防疫事业才逐步兴起。“清末新政”正式将“防疫”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自此,近代防疫思想、手段才逐渐为民众、士绅等认可、接纳和效仿。但是,因国家力量的薄弱、近代畜禽防疫技术人才的缺乏,民众教育的落后,政府在应对大型瘟疫时,仍力不从心。 民国初年,四川境内“防区制”的推行将天府之国推进了军阀混战的深渊。这一时期,畜禽防疫事业被军阀置之脑后,几乎完全废止。 1935年后,蒋介石主持川政,四川畜禽防疫事业被提到历史日程。1936年,四川省政府设置四川家畜保育所,它的设立标志着四川出现了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专业的畜禽防疫机构。自此,四川的畜禽防疫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四川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畜禽防疫法规、法令,开始了畜禽瘟疫的研究,自主生产疫苗、血清等防疫制品。政府防疫能力逐渐增强。这一时期,群众畜禽卫生防疫宣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和民间畜禽防疫的结合,初步形成了畜禽防疫网络。但是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乡村社会无序,许多防疫措施无法得到有效地实行,总体说来,民国时期的四川社会对畜禽瘟疫的抵抗力比较弱,疫病流行时有发生,不能根治。 纵观民国时期的畜禽防疫事业,“虎头蛇尾”是其鲜明的特征。自1936起,省政府是非常重视,各级人员对此也非常积极。但随着后来经费的缺乏等原因,致使很多工作无法开展,许多有效的对策因而流于形式。尽管如此,其所谓的“政治防疫”观念及其采取的相关措施仍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概括了国内近二十年来四川瘟疫研究的现状,并对论文题目进行了释义,主要内容包括畜禽和防疫的概念界定和解释说明本课题研究所涉及时期为民国,空间范围为四川。阐述了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畜禽生产和疫病情况。第一节涉及当时畜禽养殖的规模、数量、养殖方式和民国四川省政府的农业政策。第二节主要归纳了民国四川畜禽疫病的总体情况。第三节分析了民国四川畜禽疫病流行的特征。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四川畜禽疫病频发的原因,具体包括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民国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民众畜禽防疫意识的缺乏和落后。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民国四川畜禽防疫机制包括政府和民间两部分内容,并且对政府和民间畜禽防疫机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其总体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由此所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畜禽防疫对民国四川社会的影响。 结语: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四川畜禽防疫在当时民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引起当今政府和社会对畜禽防疫的重视和更深层次地认识。

著录项

  • 作者

    陈立华;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达德;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K297.1;
  • 关键词

    民国政府; 四川; 畜禽防疫;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8:0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