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孙中山宪政思想评析
【6h】

孙中山宪政思想评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孙中山宪政思想形成背景

(一)改良维新派宪政思想的兴起

(二)求改良而不得促使孙中山以革命求共和

二、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演变

(一)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民权主义思想

1.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共同发展演进,形成了三民主义

2.自由、平等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3.主权在民是民权主义的指导原则

4.倡导民权主义的目的是推行宪政国家

(二)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核心:五权宪法思想

1.五权宪法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

2.“五权分立”学说——“五权宪法”思想对政府权力的划分

3.“直接民权”——“五权宪法”思想对人民权利的保障

4.“权能分治”——“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平衡

5.五权政体对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示

(三)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归属:革命程序理论

1.孙中山革命程序理论的演进

2.军政时期

3.训政时期

4.宪政时期

(四)民权主义、五权宪法理论、革命程序论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价值与缺陷评析

(一)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价值

(二)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缺陷分析

四、孙中山宪政思想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之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人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其毕生的追求.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创立的民权主义理论成为了近代中国人民建设民主共和政体的理论源泉和指导思想。要将民权主义付之实践,必须在中国设计出与其相呼应的民主宪政体制。为此,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民主政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民权主义为指导的五权宪法学说。该学说制定了一套科学而系统地民主共和宪政制度,使中国建立现代立宪制国家有章可循。为了彻底实现民权主义所构建的民主国家蓝图,孙中山创设了革命程序理论。该理论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实施步骤,是中国实现宪政的有效路径。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既适应了中华文化,又迎合了世界进步潮流,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民主法治思想的最高水平,成为了一份丰富的法治资源,闪烁着不朽的民主光芒。
   本文以孙中山的宪政思想为研究对象,以该思想的主要内容为着眼点,并评析了其宪政思想的价值与缺陷,力求为中国宪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背景,阐述了该思想产生的根源。其次,对能较为系统且完整展现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五权分立”论与“权能分治”论作出了细致诠释,力求全面把握住其宪政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从多个角度对孙中山的宪政思想进行评述,全方位的呈现了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缺陷。最后,在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可鉴之处,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宪政提供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