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6h】

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农民工法律需求调查分析

1.3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可行性分析

1.4移动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5研究目标与意义

1.6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教育及相关理论

2.1移动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2.2移动教育模式与局限性

2.2.1移动教育模式

2.2.2移动教育局限性

2.3移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2.3.1非正式学习

2.3.2情境认知理论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移动教育的技术实现

3.1移动短信底层技术

3.1.1 SMS技术

3.1.2 GSM无线Medom

3.1.3 AT控制指令

3.1.4 PDU编码分析

3.2相关开发技术

3.2.1串口编程技术

3.2.2多线程编程技术

3.2.3 AJAX技术

3.2.4 WEB服务

第四章 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总体设计

4.1系统总体概述

4.1.1系统需求分析

4.1.2系统功能与拓扑结构

4.2总体设计目标与原则

4.2.1系统设计目标

4.2.2系统设计原则

4.3系统框架设计

4.3.1系统总体框架

4.3.2系统角色设计

4.3.3系统交互设计

4.3.4数据库设计

4.4系统服务端功能模块设计

4.4.1短信收发服务设计

4.4.2信息智能回复模型设计

4.4.3垃圾信息过滤设计

4.5系统前台功能设计

4.6农民工移动教育资源库设计

第五章 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

5.1短息服务端的实现

5.1.1教育短信息收发模块

5.1.2信息智能回复

5.1.3垃圾信息过滤

5.1.4信息监控图

5.2教育前台的实现

5.2.1短信息管理前台

5.2.2人工答疑

5.2.3信息群发

5.2.4信息定制

5.2.5农民工信息库

5.2.6教学资源库

5.2.7前台系统设置

5.3系统的运行

5.3.1系统运行及开发环境

5.4系统应用绩效分析与建议

5.4.1系统绩效分析

5.4.2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课题总结

6.2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务工,形成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广大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不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虽然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农民工教育现状,但现状并不改观。主要原因受其工作地点不固定、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经济压力大、文化底子薄等特点的影响,对他们推行传统模式的教育方式,效果不明显。目前,农民工的教育现状,特别是法律教育方面,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同时,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与法律意识差的特征,也给城市治安管理、环境卫生及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逐步提高我国广大农民工文化素质,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然而,随着信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呈多样化发展,移动教育成为续电化教育、网络教育之后新的发展模式,它独特的教育移动性、灵活性为传统教育提供了一项新的补充,为解决我国农民工法律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本文首先试图从分析调查农民工法律教育需求着手,结合移动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提出将移动教育应用于农民工法律教育领域,并构建一个基于移动短信与语音教育模式农民工法律教育系统,作为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模式的范例。该系统以《劳动合同法》为例,由法律专家建立教学资源库,教育者通过系统制定教育计划,由系统逐步将常用法律知识以手机设备为媒体传授给农民工,农民工亦可通过系统参与法律咨询与交流;从而,农民工可以通过零散、间断性的时间日积月累的学习,逐步充实自身法律知识,达到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