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6h】

《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歌剧《伤逝》创作概况

第一节 鲁迅小说《伤逝》

一、小说《伤逝》的文学意蕴

二、小说《伤逝》的艺术特色

三、主题和人物角色分析

第二节 歌剧《伤逝》

一、歌剧《伤逝》的创作简介

二、施光南音乐创作特点

第二章 歌剧《伤逝》音乐特点

第一节 歌剧《伤逝》的艺术魅力

一、浓郁的文学性

二、强烈的戏剧性

三、优美的抒情性

第二节 歌剧《伤逝》的音乐结构

第三节 殷秀梅版的歌剧《伤逝》

第三章 子君三首咏叹调音乐分析和人物角色的把握

第一节 夏的咏叹调——《一抹夕阳》

一、音乐分析

二、清纯、美丽的少女形象

三、如何演唱

第二节 秋的咏叹调——《风萧瑟》

一、音乐分析

二、彷徨、苦闷的子君形象

三、如何演唱

第三节 冬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一、音乐分析

二、绝望、无助的子君形象

三、如何演唱

第四章 子君唱段的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

第一节 演唱技巧

一、语言的清晰准确

二、气息的控制

三、腔体共鸣、声音位置

第二节 艺术表现

一、歌唱情绪的调节

二、歌唱语气的处理

三、歌唱音色的把握

四、歌唱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献发表

展开▼

摘要

歌剧《伤逝》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在音乐结构、人物设置、心理描绘、声乐艺术表现力、以及交响性效果方面均有其创新意义。歌剧采用了西洋“正歌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广泛运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对唱、合唱等声乐体裁,按西方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构成。并结合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民族语言,又充分融合了国人的审美习惯,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典范之作。剧情描写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对青年男女(子君、涓生)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由于社会的压力和自身的软弱,无所依附的爱情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子君饮恨而亡,涓生带着心灵的创伤去探索新的人生。施光南为歌剧写了大段的咏叹调,其中很多抒发情感的唱段成为了经典之作。笔者仅对其中著名的子君唱段,“爱情三部曲”——《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进行深入剖析,从音乐曲式分析和子君不同阶段的形象分析为出发点,来探讨如何完整演绎歌剧中的咏叹调(包括演唱技巧、艺术处理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