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研究(1929-1931)
【6h】

民国时期《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研究(1929-1931)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本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及述评

三、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1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的创刊背景

1.1 列强入侵,西藏危机步步加深

1.2 历代政府的对藏政策

1.3 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支持九世班禅在内地的活动

2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的办刊情况

2.1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的基本情况

2.2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概况

2.2.1 刊物概览

2.2.2 刊物基本情况

2.2.3 发文分析

2.2.4 栏目与主要内容分析

3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作者群研究

3.1 驻京办事处人员情况

3.2 其他作者分析

4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分析

4.1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与《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的相同之处

4.1.1 创刊背景、宗旨相同

4.1.2 发行情况和主要内容相同

4.1.3 就学术价值而言,都是研究蒙藏地区的重要资料

4.2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与《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的不同之处

4.2.1 载文量和栏目的变化

4.2.2 核心作者不同

5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

5.1 注重宣扬国民政府的政治思想

5.2 对西藏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启示意义

5.3 为藏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

5.4 刊物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大事年简表

致谢

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展开▼

摘要

1923年11月,中国西藏地方的政教领袖之一的九世班禅大师曲吉尼玛(1883-1937,前藏塔布地方噶夏村人。)与十三世达赖喇嘛(1876-1933,前藏达布地方人)之间因帝国主义挑唆,矛盾激化,九世班禅被迫出走内地。此即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达、班失和事件”及班禅流亡内地事件。
   国民政府对于身居内地的班禅非常重视。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意班禅在南京设立办公处。6月,班禅驻京[即南京]办公处机关刊物《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创刊,1931年3月停刊,共出版了十一期。本论文以《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为研究对象,对该刊的创办背景、栏目设置、经费来源、作者群和主要内容等作相对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并在和其他刊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总结该刊的特点,评价该刊产生的社会影响,揭示该刊独特的政治意义及其学术价值。
   本论文主要分为导言、正文五章、附录等部分。
   导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
   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尝试从局势的变化影响政府的措施去分析《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的创刊背景。笔者分析发现,正是因为当权者逐渐认识到蒙藏地区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才会不断想其种种办法来弥补对于蒙藏地区治理的缺失,对于礼遇九世班禅,扶持该刊的创办也是国民政府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旨在以《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这一文本为基轴,首先对创办该刊的机构做一简单剖析,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该刊的发文量、栏目设置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详细介绍该刊的办刊思想、经费、行销情况、稿件来源等,揭示该刊的整体概貌。
   第三章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作者群及其相关论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作者群的发文量,并对核心作者群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该刊的作者多来源于藏区,他们重视实地考察,发文内容涉及有关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文风俗、宗教、语言等方方面面,反映出他们深切的现实关怀。
   第四章分析比较《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和《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的异同,由于两刊都是九世班禅的办公刊物,比较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得出该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论述《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的社会影响和历史价值。
   附录部分,包括《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大事件、参考书目举要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