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综合效益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测算与释放研究——以峨眉山市为例
【6h】

基于综合效益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测算与释放研究——以峨眉山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概念与内涵

2.1.1 农村居民点用地

2.1.2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

2.1.3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释放

2.1.4 综合效益评价

2.1.5 农村居民点用地释放潜力时序

2.2 基础理论

2.2.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2.2.2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指标正向化与无量纲化

2.3.2 变异系数法

2.3.3 多因素加权法

3 农村居民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3.1 构建原则、方法及目标

3.1.1 构建的原则

3.1.2 构建方法

3.1.3 评价目标

3.2 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含义

3.2.1 指标体系设置的研究

3.2.2 评价指标因子分解

3.3 综合效益评价的思路与分级

3.3.1 评价思路

3.3.2 结果分级

4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研究

4.1 潜力的形成机制

4.1.1 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潜力

4.1.2 农村生存条件改善的潜力

4.2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的测算方法

4.2.1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

4.2.2 户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

4.2.3 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

4.3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的分级

4.3.1 确定潜力分级单元

4.3.2 潜力效率系数

4.3.3 潜力级别划分

4.4 潜力释放时间与空间选择

4.5 潜力释放模式及选择

4.5.1 模式

4.5.2 模式的选择

4.6 潜力释放的思路

5 研究实证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社会概况

5.1.2 农村居民点数量与分布

5.2 峨眉山市农村居民点综合效益评价

5.2.1 确定权重

5.2.2 指标标准化处理

5.2.3 数据来源

5.2.4 分级

5.3 峨眉山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研究

5.3.1 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潜力

5.3.2 分级

5.4 峨眉山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释放时序与模式

5.4.1 潜力释放时序研究

5.4.2 潜力释放模式

5.5 政策保障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缺乏政策有效约束和监管的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表现出环境条件差、布局结构不合理、用地散乱等显著特点。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效益的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潜力的释放模式和时序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向科学、合理、集约的方向发展,优化布局结构、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缓解人地矛盾、协调城乡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遵循土地整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分析,将两者结合,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释放优先顺序空间分布图,研究分时序、分空间的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释放模式,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潜力测算分级——潜力释放时序——潜力释放模式的理论体系,促使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优化,并对潜力释放提出政策建议,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释放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