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川北深丘地区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剑阁县涂山乡为例
【6h】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川北深丘地区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剑阁县涂山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可能的创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农用地整治的效益测评理论研究

2.1 农用地整理及效益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土地整理与农用地整理概念的界定

2.1.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与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定义

2.2 农用地整治效益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

2.2.1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2 土地供给理论

2.2.3 系统理论

2.2.4 成本——收益理论

2.2.5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7 土地区位理论

3 川北深丘地区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分级

3.2.1 评价标准

3.2.2 划分评价等级

3.2.3 评价指标标准值等级的划分

3.3 评价模型的构建

3.3.1 建立物元可拓基础模型的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矩阵

3.3.2 计算指标实际值和评价标准参数值的距离

3.3.3 确定待评物元指标与各个等级的关联函数

3.3.4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3.3.5 确定待评物元的关联度

3.3.6 计算待评物元的隶属程度

4 剑阁县涂山乡农用地效益评价实例探究

4.1 剑阁县涂山乡农用地整理项目区基本概况

4.1.1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4.1.2 社会经济状况

4.1.3 土地利用现状

4.2 研究区评价指标建立及计算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2 指标计算

4.3 项目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研究区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4.4.1 确定评价等级参数表

5 结论

6 存在的不足

7 讨论与展望

7.1 讨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农用地被部分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耕地缩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川北深丘地区农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源条件有限,农用地愈显得重要,所以,农用地整理,是缓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用地两不相伤的有效方式。而且挖掘每一亩农用地的最大价值,才能使其在土地流转中收益。目前,虽然农用地整理在我国开展已有一段时间了,并且对于其整理效益的评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以下两点客观原因:一方面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地形、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各个地区的农用地整理方式、重点、目的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对于不同地区的农用地整理的评价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所以,对于农用地的整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探索研究出具有区域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当前我国农用地整理评价的必选之路。
  本文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理论研究,将物元可拓学方法引进到川北深丘地区农用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评价中,相较其它研究模型,此模型可将不相容性有效融合,因此,能更全面、客观地对川北深丘地区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的水平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农用地整理相关理论及实证案例的研究分析,以剑阁县涂山乡农用地整理项目作为实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该项目区农用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标准,将农用地整理效益划分为{差,较差,中等,良,优}五个等级;借助物元可拓模型,得出两方面结论:
  (1)在此次农用地整理效益水平方面,目标层效益水平,综合效益:“良”;准则层效益水平,经济效益:“中等”,社会效益:“优”,生态效益:“优”;指标层效益水平,在18个指标当中,有10个指标达到了“优”级,有4个指标达到了“良”级,剩下4个指标达到了“中等”水平,总体来说,剑阁县涂山乡农用地整理是成功的。
  (2)除了评定各层指标的隶属等级外,利用物元可拓学还可以精确计算每一层的各个指标在其隶属等级上的偏离程度,它可以反映待评物元的级别偏向相邻等级的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