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现象研究
【6h】

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绪论

0.1 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倾向现象的出现

0.2 对当前中国文艺批评商业化现象开展研究的必要性

0.3 本论文研究思路

0.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 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倾向现象概述

1.1 文艺批评与文艺批评的商业化倾向概念探讨

1.2 具商业化倾向的文艺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比较

1.2.1 商业化倾向文艺批评与传统文艺批评的不同之处

1.2.2 文艺商业批评与传统文艺批评的相同之处

2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商业化倾向的具体体现

2.1 影视剧作品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倾向及案例分析

2.2 文本作品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倾向及案例分析

2.3 书法美术作品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倾向及案例分析

3 中国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倾向出现的原因研究

3.1 直接原因——消费社会中资本运作的客观要求

3.1.1 消费社会带来文学艺术的商业化批评生态

3.1.2 消费社会里商业化文艺批评中的批评主体

3.2 文化原因——商品经济中消费文化的推动力

3.2.1 消费文化为文艺批评商业化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文化土壤

3.2.2 消费文化提供了商业化文艺批评的接受主体——消费者

3.3 技术动力——现代便捷的大众传播方式

结语: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现象的影响及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领域出现的商业化现象,或者说中国当前的商业化的文学艺术批评,如今已在我国的文本作品、影视剧作品和书法美术文艺作品中大量存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批评现象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以文艺作品的附带商业作用取向为目的的批评现象,一种采取商业化和市场操作路径为标志的批评倾向。它所蕴含的这种商业性、盈利性特征对于传统文艺批评本质追求的审美性、艺术性内涵而言,明显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的消解和弱化。且它在消解和弱化文艺批评功用的同时,还将引导我国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接受出现不良的生产与需求互动,导致文艺生产活动出现恶性循环,以上种种潜在危机,亟待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主要从消费社会中中国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倾向的出现、商业化文艺批评的界定、在不同类型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和其之所以产生的动力机制四个方面来论述。全文由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提到了中国当前文艺批评出现商业化倾向这一现象,梳理了目前学界对文艺批评商业化倾向的关注和探讨,阐述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说明了笔者选择这一论题的初衷,阐释了本文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预期效果。
  第一章笔者首先对文艺批评的概念进行回顾,并论述了文艺批评的属性特征。然后在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对文艺批评商业化倾向的出现进行论述,阐述了这一现象现在已广泛存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流程。商业化文学艺术批评本质属性上无可厚非应当循文学艺术批评的所有属性,但是,又因为经济利益和利润是它无法剥离的价值诉求,因而必须遵循市场逻辑和消费伦理,且大多数时候利润成为最主要诉求被放在与审美性相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让商业化文学艺术批评偏离文艺批评轨迹走向走向商品生产道路,让商业化文学艺术批评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艺术批评不同的方方面面。因此笔者在第一章第二节从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接受主体、批评目的、所用资源五个方面将商业化文艺批评与传统文艺批评做了详细比较。
  第二章重点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倾向的现有表现样式。结合文本作品、书法美术作品和影视剧作品三种类别文艺作品的商业化文艺批评案例,分析了这类商业化文艺批评的商业、文艺双重属性,讨论了当前中国文艺批评商业化倾向确实广泛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现象兴起的原因。其兴起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资本带来的直接动力;消费文化带来的文化氛围;现代便捷大众传播方式带来的技术保障。并得出结论:中国文学艺术批评商业化倾向的出现和愈演愈烈是历史契机和现实境遇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最后,结语部分简要阐述了中国文学艺术批评身体内部还存在着许多与商业化属性一样的“不稳定因素”属性,它们与文艺批评的文艺属性即对立又统一的不断运动、博弈,且大部分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商业资本的注入和批评主体的物欲满足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对中国文学艺术批评起到短暂的繁荣效果;但长期下去,必然引起中国文学艺术批评沦为金钱的婢女,堕落为商业资本的逐利工具,因此需要学界慎重对待。且全文来看笔者所讨论的只是中国商业化文艺批评现象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关注,因此为了促进中国文学艺术批评的更好建设,我们还有很多研究工作有待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