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情感与技术的交融——论贝多芬第31首奏鸣曲的演奏方法
【6h】

情感与技术的交融——论贝多芬第31首奏鸣曲的演奏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2 贝多芬奏鸣曲的三个时期

2.1 初绽光芒的早期(1794-1800年)

2.2 鼎盛的中期(1800-1815年)

2.3 情感丰富的晚期(1815—1825年)

3 总结贝多芬奏鸣曲中的闪光点

3.1 乐章的顺序

3.2 扩大奏鸣曲各部分的比列

3.3 主题的扩大

3.4 晚期的奏鸣曲中出现了变奏曲式和赋格

4 贝多芬第31首奏鸣曲分析

4.1 创作背景

4.2 第一乐章

4.2.1 第一部分:引子部分(1-4)小节

4.2.2 第二部分:主要主题(5——11小节)

4.2.3 第三部分:连接部分(12---19小节)

4.2.4 第四部分:副部(20-27小节)

4.2.5 第五部分:第一结束主题(28—33小节)

4.2.6 第六部分:第二结束主题(34-39小节)

4.2.7 第七部分:展开部(40—55小节)

4.2.8 第八部分:再现部(56——104)小节

4.2.9 第九部分:尾声(105——116小节)

4.3 第二乐章

4.3.1 第一部分:主体段(1——16小节)

4.3.2 第二部分:主体段(17——42小节)

4.3.3 第三部分:中段(43——97小节)

4.3.4 第四部分:主题再现部分(98——146小节)

4.3.5 第五部分:尾声(147——161小节)

4.4 第三乐章

4.4.1 第一部分:引子(1——8小节)

4.4.2 第二部分:主要主题(9——24小节)

4.4.3 第三部分:第一插部(27——115小节)

4.4.4 第四部分:再现的主要主题(11 6——136小节)

4.4.5 第五部分:第二插部(136——200小节)

4.4.6 第六部分:尾声(201——213小节)

5 总结

6 通过音响视频资料分析作品的演奏方法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位家喻户晓、名满天下的伟大音乐家、作曲家。出生于德国,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激昂充满斗志的青年时期到饱受沧桑的晚年时期。作品也从雄伟的英雄主义到充满纠结、情感丰富的个人主义。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堪称经典。
  本文主要分析他晚期作品中杰出的一首《贝多芬第31首奏鸣曲》,曲风浪漫、忧伤,充满诗意。表达他晚年时期经历挫折的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充满哲理的内心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贝多芬创作的几个时期。
  2.贝多芬奏鸣曲创作的几个时期。
  3.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背景及其特点。
  4.作品的情感分析。
  5.作品的技术演奏分析。
  通过这几个方面,层层深入。从大背景到贝多芬个人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演奏这首作品。

著录项

  • 作者

    张露露;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键盘演奏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珣;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J624.17;
  • 关键词

    钢琴奏鸣曲; 人生哲理; 演奏方法; 贝多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