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叙述聚焦理论下的《阿姆斯特丹》主角悲剧命运分析
【6h】

叙述聚焦理论下的《阿姆斯特丹》主角悲剧命运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areer Decline of Clive and Vernon from Internal Focalization

1.1 Falling Figures:Clive’s Career Decline Within Internal Focalization

1.2 Nonsensation:Vernon’s Career Anxiety Within Internal Focalization

1.3 Dignified Molly:A Reflection of Their Career Crisis

Chapter Two Spec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ve and Vernon

2.1 Shift from Friends to Enemies Within Internal Focalization

2.2 Uncomfortable Friendship Within External Focalization

2.3 Poor Molly:A Reflection of Conflicts in Their Relationship

Chapter Three Clive and Vernon’s Paradoxical Situation Faced with Death

3.1 Active Choices on Death Within Internal Focalization

3.2 Positive Reactions Within External Focalization

3.3 Resurgent Molly:The Last Fantasies of Clive and Vernon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英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本小说就因其恐怖特色广受关注,批评家将他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恐怖伊恩”时期、“理念伊恩”时期和“成熟伊恩”时期。作为其成熟时期的开篇之作,《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没有了可怖阴暗的谋杀情节,却多了几分对人性的探索和戏谑。小说从多种视角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经历,暗含其悲剧性结局的成因。以往研究有从叙述手法分析者,但聚焦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小说人物表现之间的重要联系目前还未得到足够关注。本论文旨在应用米克·巴尔的聚焦理论对该小说主人公克利夫·林雷(Clive Linley)与弗农·哈利戴(Vernon Halliday)二人命运进行分析,从二人职业生涯、他们之间似是而非的朋友关系以及他们面对死亡的矛盾情形展开,结合二者与全篇最重要的女性角色莫莉·莱恩(Molly Lane)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关系,探索小说的聚焦手法,分析小时候展现的人物形象和该作品叙述方式所含的弦外之音。 本论文共包含五个部分: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作者和小说《阿姆斯特丹》的国内外研究,再对叙述聚焦的理论发展和重要理论内容进行梳理。最后介绍论文结构。第一章分析了两位主角的职业生涯发展在人物内聚焦手法下所呈现的效果。叙述者通过对可感知聚焦对象与不可感知聚焦对象的技巧性区分和结合应用,生动刻画了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其内心深处的焦虑。音乐家克利夫对“下滑音符”的敏感性映射了他潜意识中对声名落败的隐约的不安。而“不存在感”则反映了弗农这位大主编对自己实权流失、地位不保的忧虑。第二章讲述对他们的命运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的另一个方面,即二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从对二人关系的分析得知,内外聚焦下所呈现的情形不能辙合。在内聚焦下,两位主角安乐死契约的达成,和尔后敌意的加深或缓和都基于他们的好友关系而发生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叙述者对他们的“朋友”身份的否认态度逐渐明显。在外聚焦者聚焦下,克利夫和弗农之间总存在着微妙的尴尬气氛,有意的靠近总会造成令人不舒服的亲密感。第三章对两位主角面对死亡的矛盾情形的分析揭示了他们受欲望所控,死亡在所难免的悲剧性特点。面对死亡的威胁,克利夫和弗农处境和选择显得十分矛盾。他们极力想通过掌握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二人的契约却是在将自己的生命置交予他人之手。因此他们职场失意,最后互相害死对方的结局便显得十分滑稽,体现了强烈的讽刺性。同时,莫莉的死亡成为了二人此后命运的序曲和终曲,死亡的不祥之音贯穿小说故事情节。这使得二人命运的发展趋势更为明显。结语部分总结了小说聚焦手法运用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以及对人物形象俱讽刺性与悲剧性的刻画作用。 作者麦克尤恩从内、外聚焦表现了两位主角的悲剧发生的过程,暗示其结局乃是二人的性格所致,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人性的思考。通过内聚焦下人物聚焦者自我意识的流露和对被聚焦对象的滤镜式观察,小说呈现了丰满的人物性格,也解释了人物命运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同时,该小说的聚焦方式表现出叙述者对人物略带讥讽的观察和语言模仿,这使得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显出滑稽的色彩。在外聚焦下,小说表现出一股隐形的力量将二人拉向命运的深渊。两种角度的结合使得人物显得既可笑可鄙又可悲可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