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图底关系的三国蜀汉城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6h】

基于图底关系的三国蜀汉城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第十大古都,在3000余年的建城史里,城名未改,城址未迁。三国蜀汉时期,成都的影响极其深远,但是,该时期的历史剖面和空间结构不完整。三国文化的遗存,以武侯祠为中心,承载着祭祀朝拜的功能。蜀都丰富的政治空间、礼制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已经不复存在。目前,成都市政府准备将成都体育学院整体搬迁,打造三国蜀汉城,形成三国文化主题的旅游综合体。 本文动态演绎了三国蜀汉时期,与成都历史文脉的变迁。应用图底关系理论和历史剖面理论,力图复原三国时期的城市文化空间,为下一步的旅游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三国蜀汉城的空间肌理,道路肌理以武侯祠大街和一环路西一段构成主干,与北部的南河构成外围空间。建筑肌理形成武侯祠历史文化建筑,与周边仿古建筑的过渡延伸,主题分为“万里古道”、“千秋序曲”和“蜀风礼仪”。在业态布局上,赋予了三国文化的要素,但也存在着符号化、同质化、不整合化的现象。生态肌理形成了生态点、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的组合。 在未来蜀汉城项目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关系上,形成了三大连接,武侯祠到三国蜀汉城,从神文向人文的共生;南郊公园到三国蜀汉城,从公共园林向旅游景区拓展;锦里古街与三国蜀汉城,从单一商业街区向复合型旅游综合体的升级。 在时间和空间的图底关系上,三国蜀汉城与秦少城、汉锦官城、唐罗城、后蜀芙蓉城、明皇城、清满城构成时间脉络,在空间演变上,形成了《周礼》匠人营国和《管子》因地制宜的中国城市规划思想的两大经典。 三国蜀汉城的重建和再生,将形成皇城政治空间“核”的构建,皇城礼制空间“轴”的构建,蜀都生活空间“架”的构建。在再生与共生方面,将会形成蜀汉之心与天府广场的“双核”整合,偏心轴线与南北中轴的“双轴”整合,承前启后的区域整合,为未来成都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增添新的亮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