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鄂尔多斯几种典型固沙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
【6h】

内蒙古鄂尔多斯几种典型固沙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文献综述

1.1固沙植物研究

1.1.1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1.1.2固沙植物的生态意义

1.1.3固沙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4固沙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2根际微生物研究

1.2.1根际微生物研究概况

1.2.2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2.3根际微生物根部定殖的研究

1.2.4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筛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技术路线

2.2研究地区自然条件自然概况

2.3样品的采集记载

2.3.1采样标准地的设置

2.3.2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和记载

2.4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2.5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2.5.1培养基的组成及用量

2.5.2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2.5.3根际土壤样品含水量测定

2.5.4每克干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测定

2.6好气性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2.6.1好气性根际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6.2根际微生物鉴定方法

2.7细菌在植物根部的定殖

2.7.1材料的选取

2.7.2菌株的抗性标记

2.7.3菌株培养液的制备

2.7.4标记菌株在种苗根部定殖的测定

2.7.5标记菌株在种苗根际土壤中定殖的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沙丘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

3.1.1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分析

3.1.2根际土壤芽孢杆菌组成数量及季相变化

3.1.3根际微生物优势种群分布

3.1.4根际微生物优势种群季节性动态变化分析

3.2巨大芽孢杆菌的根部定殖研究

3.2.1巨大芽孢杆菌的定殖密度分析

3.2.2巨大芽孢杆菌定殖的影响因素

4结论与讨论

4.1不同沙丘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

4.1.1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季相变化

4.1.2根际优势微生物及季相变化

4.2巨大芽孢杆菌根部的定殖差异

4.2.1巨大芽孢杆菌根部定殖的环境因素

4.2.2巨大芽孢杆菌根部定殖的人为因素

4.3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沙柳(Salixpsammophila C.Wang et C.Y Yang)、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和半灌木油蒿这四种植物的微生物区系、优势微生物类群鉴定,并对定殖作了初步研究。 通过对四种植物的微生物区系研究,取得如下结果: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根际微生物数量为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真菌。好气性细菌数量均占四种植物根际微生物总量的91%以上;根面好气性细菌数量除沙柳外,其他三种植物所占比例也都在91%以上。放线菌数量比例除半固定沙丘沙柳根面为15.96%外,其余比例均在9%以下。真菌数量比例最小,均在0.6%以下。秋季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大。分析了这四种植物根际和根面好气性细菌和芽孢杆菌季相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发现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演变过程中,好气性细菌数量表现为上升趋势。根际芽孢杆菌数量因植物而异,除了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植物根系本身的影响。根际芽孢杆菌和内生芽孢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秋季数量均达到最大。 通过对四种植物的优势微生物类群鉴定研究,取得如下结果:四种植物根际微生物中,细菌的优势类群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左旋乳酸芽孢杆菌(B.laevolacticus)和摩洛哥芽孢杆菌(B.maroccan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的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和黄色单胞菌属(Flavimonas)。放线菌的优势类群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中的白色类群(Albosprus)、吸水类群(Hygroscopicus)、灰褐类群(Griseofuscus)、烬灰类群(Cinerogriseus)和青色类群(Glaucus)和玫瑰紫亚群(R.oseovilacetLs)。真菌的优势类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通过对标记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R在三种植物根部的定殖研究,取得如下结果:对柠条、杨柴和油蒿,标记菌株在灭菌土壤中定殖密度比在自然土中大。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标记菌株在三种植物根际的定殖密度为油蒿>杨柴>柠条。菌株R在杨柴根面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比为:灭菌土1:24.8,自然土1:10.1;R在柠条根面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比为:灭菌土1:4.2,自然土1:2.6;R在油蒿根面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比为:灭菌土1:5.9,自然土1:2.9。三种植物中,杨柴的根际效应最显著。根系不同部位标记菌株定殖密度表现为从上到下逐渐减小,0~3cm根段标记菌株在根际的定殖密度达到最大,9cm以外的根段几乎检测不到接种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