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间作竹荪立体种植模式研究
【6h】

玉米间作竹荪立体种植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开发价值

1.1.1竹荪的形态学特征

1.1.2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1.2竹荪研究的价值

1.2.1食用价值

1.2.2增强免疫作用

1.2.3抗肿瘤作用

1.2.4抑菌作用

1.2.5抗衰老作用

1.3间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4玉米间作研究进展

1.4.1玉米间作对光利用率的影响

1.4.2玉米间作对根系性状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4.3玉米间作对病虫草控制的作用

1.4.4玉米间作的水土保持效应

1.4.5玉米间作的增产增收优势

1.5竹荪间作的研究进展

2本研究的意义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材料

3.2试验区生态条件

3.3技术路线

3.4试验设计

3.4.1优良菌种的筛选

3.4.2玉米间作竹荪栽培模式的确立

3.4.3试验田土壤肥力测定

3.5调查测定项目

3.5.1生长发育动态产量构成指标

3.5.2收获考种

3.6数据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竹荪优良品种的选择

4.1.1三种竹荪蛋白质含量分析

4.1.2三种竹荪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4.1.3棘托竹荪菌丝体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4.2玉米间作竹荪种植模式的研究

4.2.1玉米净作和间作产量分析

4.2.2竹荪净作和间作产量分析

4.2.3不同种植方式的产值分析

4.3玉米间作竹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3.1间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2间作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5结论与讨论

5.1竹荪品种的选择

5.2竹荪间作玉米的可行性

5.3竹荪间作玉米的种植模式土壤肥力影响

6存在的问题

7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在玉米间作竹荪栽培模式下的玉米、竹荪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当地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田经济效益、发展间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竹荪品种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棘托竹荪、红托竹荪、长裙竹荪三种竹荪蛋白质含量比较,棘托竹荪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成分分析表明棘托竹荪100g干品的氨基酸总量为13.01g,其中谷氨酸较红托竹荪和长裙竹荪分别高出82.46%和62.5%,非常显著,说明其鲜味度远高于其它二者;而且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间的比例为0.22(g/100g),由此选择棘托竹荪作为栽培品种可获得高营养价值的竹荪。 2.竹荪间作玉米种植方式试验证明,二个无任何亲缘关系的植物,没有共患病害,不会相互感染传播疾病,是理想的高矮间作伙伴,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互相利用的有机统一体,使两种作用增强,从而既缩短了营养生长周期又增加玉米产量,导致竹荪和玉米的双丰收。空杆率也比净种玉米降低17.48%,百粒重比净作增加14.98%,小区折合亩产均值为7573.35kg/hm2比净作增加24.85%;竹荪生长状态良好,菌高和菌裙直径平均比净作分别增加22.87%和44.30%,间作后竹荪产量显著提高,其平均产量比净作增加343.05kg/hm2,增产幅度达到35.00%。由此说明该间作模式经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3.栽培试验分析可知,玉米地间作竹荪生产周期比竹荪净作缩短60天,生产成本比竹荪净作降低499.00元,净利润增加4966.02元,与玉米净作相比增加净利润9404.42。从效益表明玉米地间作竹荪是很好的种植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利润。 4.竹荪间作玉米种植方式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玉米间作竹荪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间作后有机质增加28.57%,全氮则减少36.84%。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值33.54%、30.89%和13.64%,栽培竹荪的下脚料中含有大量的富含蛋白质的菌丝体,残留在玉米地里,有效地改良了山区平瘠的土壤,是玉米等大田作物很好的有机肥料,对土壤肥力的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