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使用状况评价(POE)研究
【6h】

成都市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使用状况评价(POE)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概念释义

1.1.1研究背景

1.1.2概念释义

1.2文献综述

1.2.1立交桥景观绿地研究概况

1.2.2 POE研究概况

1.3研究对象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1.5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研究内容

1.5.2技术路线

1.6研究方法

1.6.1参与观察法

1.6.2问卷调查法

1.6.3访谈调查法

1.6.4数据图表法

1.6.5使用分析法

2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使用状况评价(POE)

2.1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概述

2.1.1概况简介

2.1.2设计理念

2.1.3景观设计

2.2典型空间的使用状况调查

2.2.1老成都民俗雕塑区

2.2.2老桥老街文化艺术区

2.2.3老成都艺术走廊

2.2.4园艺景观区

2.2.5健身区

2.3问卷调查

2.4访谈调查

2.4.1对公园设计者的访谈

2.4.2对公园使用者的访谈

2.4.3对公园管理者的访谈

3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使用状况评价结果

3.1使用空间分异

3.2使用群体特征

3.2.1使用者性别构成

3.2.2使用者年龄构成

3.2.3使用者阶层构成

3.3使用行为规律

3.4总体使用满意度

4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使用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4.1空间使用频率分析

4.2使用群体特征分析

4.2.1附近居民

4.2.2附近工作的职员和路人

4.2.3农民工和闲散无职者

4.3使用行为规律分析

4.3.1行为模式

4.3.2行为偏好

4.4总体使用满意度分析

5立交桥景观绿地设计导则

5.1基于不同空间性质的设计导则

5.1.1引桥空间

5.1.2主桥跨下空间

5.1.3桥外绿地空间

5.2基于不同使用群体的设计导则

5.2.1满足附近居民使用

5.2.2满足附近工作的职员及路人使用

5.2.3满足农民工及闲散无职者使用

5.3基于不同行为规律的设计导则

5.3.1满足日常公共交往

5.3.2满足短暂或偶然使用

5.3.3满足一般性聚集

5.4基于不同交通流线的设计导则

5.4.1仅满足车行穿越

5.4.2同时满足车行人行穿越

5.4.3同时满足车行穿越及行人停留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立交桥景观绿地是因立交桥的建设而形成的桥下及桥外空间的总合。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引桥空间、主桥跨下空间和桥外绿地空间三大空间类型。交通组织上既可以满足机动车穿行的要求,也可以让行人穿越甚至作长时间停留。它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道路绿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他类型的景观绿地,立交桥景观绿地的设计和改造,因其交通流线的特殊性和桥下立地环境的相对恶劣而有其特殊之处。使用状况评价(POE)是对建成环境投入使用后,是否支持和满足人的需求的状况评估。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已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立交桥景观绿地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得出具体的设计导则,可弥补此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成都市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是国内首座立交桥下主题公园,是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门户景观。它位于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处,周边毗邻修建于不同年代的居住小区和银行、酒店、行政办公区、写字楼等商业地块,城市公共空间稀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各异。开辟为主题公园后,桥下交通功能从仅满足车行和人行穿越延伸至现在的车行穿越和人行穿越、停留并存。三大空间通过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统一于“老成都民俗文化”这一主题下。不同的空间因各自的布局形式和功能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通过参与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据图表整理分析、使用分析等方法,从使用者的角度对该立交桥景观绿地进行观察、调查、分析与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如下: 1、该景观绿地中的空间因其使用者的不同而分异; 2、老成都民俗文化雕塑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老成都艺术走廊是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区域; 3、附近居民、附近工作的职员和路人、农民工和闲散无职者是三大主要使用群体; 4、日常公共交往、短暂或偶然使用、一般性聚集是绿地内主要的行为模式; 5、使用者对绿地的总体使用满意程度较高; 6、该景观绿地利用主题造园的手法进行开发利用是成功的,景观性能较好。 基于以上评价结果,尝试从不同空间性质、不同使用群体特征、不同行为规律和不同交通流线的角度对立交桥景观绿地的设计和改造提出一些设计导则,以期抛砖引玉,对今后的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