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攀枝花干热河谷印楝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6h】

攀枝花干热河谷印楝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干热河谷形成机理

1.2 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历史

1.3 国内外印楝引种及栽培现状

1.4 印楝育苗技术研究

1.4.1 种子的自然寿命

1.4.2 种子浸泡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1.4.3 不同基质对育苗成效的影响

1.5 印楝对海拔的适应性研究

1.6 土壤选择

1.7 造林整地技术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2 课题立项背景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 研究区概况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内容

3.3.1 印楝育苗试验

3.3.2 造林研究

3.4 研究方法

3.4.1 贮藏期对印楝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4.2 浸泡处理对印楝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4.3 不同基质对育苗成效的影响

3.4.4 造林海拔梯度试验

3.4.5 不同土壤类型对造林成效影响

3.4.6 整地规格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4.1 种子贮藏时期与发芽率关系

4.2 浸泡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影响

4.3 不同基质对苗木生长影响

4.4 海拔梯度试验

4.5 不同土壤类型对造林成效的影响试验

4.5.1 成活率

4.5.2 次年保存率

4.5.3 树高月生长量

4.5.4 地径月生长量

4.6 整地方式及规格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4.6.1 整地方式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4.6.2 整地方式对地径生长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贮存期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5.2 浸泡处理对印楝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5.3 不同基质对印楝苗木生长的影响

5.4 海拔高度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5.5 土壤类型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5.6 整地方式及规格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6 主要结论

7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7.1 种子贮藏方式

7.2 丰产栽培技术

7.3 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校内导师简介及校外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印楝属楝科适应干热河谷的立地条件。印楝可开发用作农药、医药、肥料、饲料、燃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印楝在我国无自然分布。近20来年,印楝先后被引种到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省元江、元谋两县栽培并获成功。攀枝花于1998年进行印楝引种试验,并获得成功。本文以印楝为研究对象,对印楝种子的自然寿命、育苗种子处理技术、营养袋苗基质配比、造林海拔区划、土壤选择及整地方式规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 ⑴印楝种子寿命较短。在自然状态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生活力逐渐下降,其发芽能力也迅速降低。贮藏3周时,种子发芽率在80%左右,后迅速下降,尤其在第4周至第7周,每周发芽率降低约10%,至第8周时,其发芽率降到20%以下。在播种前对印楝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对种皮进行物理侵蚀或化学刺激,使种皮顺利破裂,可有效提高印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具体宜采用1%H2SO4浸种15min或65℃温水浸种30min,可有效地提高印楝种子发芽率,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 ⑵育苗基质配制。以50%大田土(苗圃内本土)+29%腐质土+10%河沙+10%厩肥+1%的复合肥的育苗效果较好。 ⑶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整地方式与规格均对造林成效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海拔升高,保存率下降,在低海拔区域即海拔1500米以下时,保存率无明显差异。当海拔在1600米以上时,其保存率迅速下降。不同土壤类型对印楝造林成效影响显著。从攀枝花干热河谷区主要4种土壤类型来看,并不是所有类型土壤都适合印楝的生长。山地砾质红色石灰土不利于印楝的生长,山地侵蚀红壤为印楝最适土壤类型,而山地碳酸盐红褐土和山地粗骨质红壤均需在进行土壤改良及加强抚育管护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印楝造林。不同的整地方式及规格对印楝的树高及地径生长产生显著性差异。从有利于苗木生长进行排序为:带状松土>带+穴>大穴>小穴。在造林中,宜采用环山水平带+穴或带状松土,其规格是:环山水平带+穴,带宽60cm,穴长、宽、深各40cm;环山水平带状松土,宽60cm,深30cm。

著录项

  • 作者

    谭中月;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林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宫渊波,杨荣喜;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楝;
  • 关键词

    人工造林; 印楝种植; 楝树育苗; 造林技术;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8:0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