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连白绢病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的研究
【6h】

黄连白绢病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黄连的概况

1.1.2 黄连重要病害的研究进展

1.1.3 白绢病菌的分类学地位

1.1.4 寄主范围

1.1.5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1.6 发病条件的研究

1.1.7 致病机理的研究

1.1.8 防治方法的研究

1.2 立题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2.1.1 田间症状观察

2.1.2 病株的采集

2.1.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1.4 致病性测定

2.1.5 病原菌的种类鉴定

2.2 黄连白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2.1 不同培养基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2.2.2 不同pH值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2.2.3 不同温度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2.2.4 碳源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2.2.5 氮源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2.2.6 黄连白绢病菌菌丝与菌核致死温度的测定

2.3 黄连白绢病的化学防治

2.3.1 室内药剂筛选

2.3.2 防治药剂的盆栽试验

2.4 黄连白绢病的农业防治

2.4.1 化学肥料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2.4.2 土壤湿度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2.4.3 土壤深度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2.5 黄连白绢病的生物防治

2.5.1 拮抗菌的分离及作用测定

2.5.2 TV-2产粗拮抗物质培养及提取条件的筛选

2.5.3 TV-2对土壤中小檗碱的降解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3.1.1 田间症状观察

3.1.2 致病性测定

3.1.3 病原菌的种类鉴定

3.2 黄连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2.1 不同培养基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pH值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3.2.3 不同温度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3.2.4 碳源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3.2.5 氮源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3.2.6 黄连白绢病菌菌丝与菌核致死温度的测定

3.3 黄连白绢病的化学防治

3.3.1 室内药剂筛选

3.3.2 防治药剂的盆栽试验

3.4 黄连白绢病的农业防治

3.4.1 化学肥料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3.4.2 土壤湿度对菌核萌发和形成的影响

3.4.3 土壤深度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3.5 黄连白绢病的生物防治

3.5.1 拮抗菌的分离及作用测定

3.5.2 TV-2产粗拮抗物质培养及提取条件的筛选

3.5.3 盆栽试验

3.5.4 田间试验法

3.5.5 TV-2对土壤中小檗碱的降解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黄连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2 黄连白绢病的化学防治

4.3 黄连白绢病的农业防治

4.4 黄连白绢病的生物防治

4.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黄连白绢病是近年来在黄连种植区内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对黄连白绢病的症状、病原物鉴定、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了系统性的研究,为诊断和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1.病害的症状
   8月是白绢病的盛发期,田间约30%的黄连植株感病。存在于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黄连茎基部往上缠绕,菌丝侵染的部位出现水浸状病斑,植株开始枯黄,最后枯死,在菌丝老熟后产生红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
   2.病原菌的种类鉴定
   将采集的具有黄连白绢病特征的样本进行组织分离,用分离菌的菌核回接黄连健株,出现症状相同病害。再次分离鉴定病原,其性状与接种的分离菌相同,完成柯赫式法则验证,证明分离菌是黄连白绢病的致病菌。
   挑取铺满平板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分隔。直径约为6.45μ.m。菌核初呈白色,后变黄色,最后变茶褐色,切开菌核内部呈灰白色。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有光泽,直径在0.3~0.8cm之间。根据病原形态特征,鉴定该菌为齐整小核菌。
   3.黄连白绢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连白绢病菌在黄连水提物20%+PDA上菌落生长速度最快,菌落最厚的为玉米粉琼脂与甘露醇培养基,产菌核最多的为PDA培养基,高氏一号及察氏培养基均不产生菌核;pH3~10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7.0时菌丝生长最快,菌核产生量最多;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葡萄糖、甘露醇是该菌的最适碳源;氯化铵、硫酸铵是该菌的最适氮源;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5℃。
   4.化学防治
   药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氟硅唑,恶霉灵,代森锰锌等几种药剂对白绢病的防效较好,建议在生产中施用。这些药剂先灌根后接菌的防效均好于先接菌后灌根的情况。
   5.农业防治
   以尿素,碳酸氢铵为肥料的处理中,菌核的萌发率最低;当土壤湿度为40%时,菌核的萌发率最高,湿度偏高和偏低都不利于菌核的萌发;在土层深于5cm时,菌核不萌发。
   6.生物防治
   使用梯度稀释法,共从黄连土中分离出真菌36株,通过对峙培养,发现有7个菌株对峙培养的效果较好;绿色木霉TV-2产生的拮抗物质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甲醇提取的拮抗物质抑制白绢病菌丝生长效果最明显;有机溶剂与发酵液比为1:1时,白绢病菌生长受阻最明显;PD培养基培养出的TV-2产生对白绢病菌丝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物质最多,效果最明显;接过TV-2的黄连地,发病率为37.5%;培养过TV-2的培养基中小檗碱的含量都明显降低,普遍降解率在50%左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