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嗜水气单胞菌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病理学变化
【6h】

嗜水气单胞菌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病理学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文献综述

1.1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1.1.1 病原及流行病学

1.1.2 致病性及其致病机理

1.1.3 诊断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1.4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鱼类疾病的主要防治办法及免疫现状

1.2 西伯利亚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疾病

1.2.1 西伯利亚鲟的生物学特性

1.2.2 我国西伯利亚鲟的人工饲养现状

1.2.3 鲟鱼常见疾病

1.3 鱼类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1.3.1 大体观察或称肉眼观察

1.3.2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或称镜下观察

1.3.3 超微结构观察或称电镜观察

1.3.4 其他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

2.1 菌种

2.2 实验动物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病理学观察

3.1.1 饲养管理

3.1.2 细菌培养

3.1.3 人工感染

3.1.4 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观察

3.1.5 组织病理学观察

3.1.6 细胞病理学观察

3.2 菌体在鲟鱼体内的分布检测

3.2.1 饲养管理

3.2.2 人工感染

3.2.3 定量接种法检测组织及血液中SAH-1

3.2.4 免疫组化检测SAH-1在组织中的分布

3.2.5 免疫抗原制备

3.2.6 制备兔抗嗜水气单胞菌多克隆抗体

3.2.7 免疫组化染色

3.2.8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与判断标准

4 结果

4.1 临床表现

4.2 组织病理学变化

4.3 细胞病理学变化

4.4 菌体在鲟鱼体内的分布

4.4.1 不同时间鲟鱼组织内的细菌分离

4.4.2 不同时间鲟鱼组织内的细菌分布

5 讨论

5.1 临床症状

5.2 组织病理学

5.3 细胞病理学

5.4 免疫组化方法

5.5 菌体在鲟鱼体内分布结果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西伯利亚鲟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SAH-1)后,病原在西伯利亚鲟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病理学变化,揭示了SAH-1在感染西伯利亚鲟体内的分布与其所致各靶器官的病理损伤间的相互关系。
   用SAH-1分别经腹腔注射和菌液浸泡两种方式人工感染40尾500g士20g的西伯利亚鲟。同时设立10尾不接种SAH-1作为阴性对照。观察感染后鲟鱼的临床症状,分别于接种后12h、18h、24h、48h、72h剖杀。进行大体病变,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病原分布。
   大体病变:注射组和浸泡组接种后12h和24h开始表现轻微的临床症状,48h和72h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有多量淡红色腹水,肛门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充血、出血及溃疡;肝脏苍白,肾脏暗红色;肠道和生殖腺可见坏死和出血。
   组织病理学观察:镜下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肌肉、肠道、胃及性腺等组织细胞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变性、坏死;特征性病变为急性肾炎,心肌炎,肠炎,出血性脾炎;肝脏和肠道血管壁出现内皮细胞肿胀;
   细胞病理学观察:骨骼肌、心肌、脾脏淋巴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溶解消失,整个线粒体呈空泡状;内质网扩张;肌原纤维断裂、溶解、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发现SAH-1聚集。
   免疫组化法检测:注射组,12h各组织器官均未检测到阳性信号,18h和24h阳性信号首先出现在脾脏、肾脏、肝脏、心肌;48h后肠道、肌肉、胃及性腺出现阳性细胞。浸泡组:12h和18h各组织均未检测到阳性信号,24h阳性信号首先出现在脾脏、肾脏、肝脏、心肌;48h后肠道、肌肉、胃及性腺存在阳性细胞。结果显示: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偶尔出现在组织间质中。SAH-1首先侵袭脾脏、肾脏、肝脏组织,然后分布到心肌、肠道、肌肉和性腺,脑组织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
   本实验SAH-1在西伯利亚鲟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SAH-1在西伯利亚鲟组织内的分布与其所致病理损伤之间存在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