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引进斯里兰卡稻种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6h】

引进斯里兰卡稻种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我国稻种资源的概况

1.2 国外稻种资源的概况

1.3 我国引种的概况

1.4 引进稻种资源的研究

1.4.1 引进稻种资源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1.4.2 引进稻种资源的抗性的分析研究

1.5 引进稻种资源的利用

1.5.1 直接利用

1.5.2 利用系统选育育成新品种

1.5.3 作育种亲本利用

1.5.4 育成优良恢复系

1.6 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

1.6.1 国内稻种资源品质鉴定资料欠缺

1.6.2 对稻种资源开拓不深入

1.6.3 生产品种遗传基础狭窄

1.6.4 资源共享率低

1.6.5 野生稻种急剧减少

1.7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条件

2.2 试验设计与材料

2.3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2.3.1 农艺性状的调查和产量的测定

2.3.2 品质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引进稻种的生育期与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3.1.1 引进稻种的生育期

3.1.2 引进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3.2 引进稻种的产量及其性状分析

3.2.1 单株有效穗

3.2.2 实粒数

3.2.3 千粒重

3.2.4 结实率

3.2.5 空秕率

3.2.6 实际产量

3.3 引进稻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3.3.1 引进稻种的加工品质分析

3.3.1 引进稻种的外观品质分析

3.3.3 引进稻种的食味蒸煮品质分析

3.3.4 引进稻种的营养品质分析

3.3.5 引进稻种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 相关性分析

3.4.1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3.4.2 产量性状与品质形状的相关性分析

3.4.3 农艺形状与品质形状的相关性分析

3.5 稻种资源评价与鉴定

3.5.1 植株形态与农艺性状鉴定

3.5.2 优良品质性状资源

3.5.3 农艺形状和品质性状较优的稻种

4 结论与讨论

4.1 引进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4.2 引进稻种品质性状的分析与筛选

4.3 引进稻种农艺、产量、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一.各材料的品种名

附表二.引进稻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测定资料

附表三.引进稻种的品质性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蒸煮品质)测定资料

附表四:引进稻种的营养品质测定资料

附表五:引进稻种的米粒图

展开▼

摘要

为发掘优质稻种资源,于2008年对引进斯里兰卡的65个水稻品种在四川农业大学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研究了引进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1引进稻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引进材料播抽天数的变幅为:88~152d,84.6%的材料集中在100~140d;全生育期的变幅为:137~189d,73.8%的材料集中在150~179d。株高的变幅为:82.12~139.70cm,84.6%的材料集中在90~119cm,株高<90cm的材料有4份。剑叶长的变幅为:24.20~61.88cm,75.4%材料的剑叶长集中在30~45cm,剑叶长>50cm的材料有5份。倒二叶长度变幅为:37.18~68.28cm,93.8%的材料集中在40~60cm,倒二叶长>60cm的材料有5份。剑叶宽的变幅为:1.40~2.43cm,倒二叶宽的变幅为:1.25~2.20cm,剑叶面积的变幅为:31.39~99.99cm2,倒二叶面积的变幅为:37.20~112.62cm2。穗长的变幅为:20.58~32.64cm,一次枝梗数的变幅为:9.4~17.6个,二次枝梗数的变幅为:17.2~75.8个,总粒数的变幅为:128.4~352粒,8份材料的总粒数在300粒以上。各材料间二次枝梗数、剑叶面积、穗总粒数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大,株高、穗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和宽的变异系数较小。
   2引进稻种的产量及其性状分析
   引进材料单株有效穗的变幅为:5.91~17.33个,76.9%的材料集中在7~13个,单株有效穗>17个的材料有2份;每穗实粒数的变幅为:33.6~268.2粒,实粒数>250粒的材料有5份。千粒重的变幅为:11.57~29.51g,10份材料的千粒重<15g,13份材料的千粒重>25g。结实率的变幅为:14.62~92.96%,90.8%材料的结实率集中在50~90%,4份材料的结实率在90%以上。空秕率的变幅为:7.04~85.32%,90.77%的材料的空秕率集中在10~50%。实际产量的变幅为:0.33~1.02kg/m2,75.4%的材料分布在0.4~0.8kg/m2。各材料间空秕率、实粒数、实际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3引进稻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引进稻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普遍表现较好。37份材料的糙米率达到国家优质一级标准;11份材料的精米率达优质二级以上;47份材料的整精米率达到优质一级;35份材料的垩白率达优质一级。直链淀粉含量变幅为:21.35~29.34%,55.4%的材料达国家优质标准;RVA特征谱中,崩解值的变幅为:10.59~75.00RVU,11份材料的崩解值>60RUV;消减值变幅为:34.04~109.84RVU。大多材料的食味品质表现一般,主要是粘性弱、硬度较大,但在香味和综合评价方面表现突出,食味品质测定六项评分指标等于或超过对照(冈优527)的有sc105、sc148、sc154、sc163、sc168五份材料,sc148的食味品质最好。引进材料蛋白质含量主要分布在6~8%之间,4份材料达国家优质二级以上;氨基酸总含量变幅为:47.15~98.46mg/g,其中Lys含量的变幅为:2.14~3.99mg/g。材料间垩白率、崩解值、最低粘度、消减值的变异系数较大。
   依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评价筛选出符合二级的有2份,分别是sc137、sc138;达三级的优质材料共19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29.23%。
   4引进稻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及筛选
   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生育期越短,植株越矮、功能叶越短窄,越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且其峰值粘度、崩解值就越大,消减值越小,达到峰值时间越短,使米饭越柔软,以达到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目的,但不利于外观品质(垩白率)的改善。
   依据《中国优特稻种资源评价》中的相应指标评价、筛选出矮杆型资源,多穗型、大穗型、大粒型、小粒型、有色米型、高糙米率、高精米率、低垩白率、高直链淀粉共11种类型,并综合各项指标选出sc102、sc126、sc136、sc146共4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较优的材料,这些优异的种质资源可供优质育种亲本选用做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