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6h】

“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循环农业是依据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而产生的一场在农业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能为有效解决现代农业的种种困境提供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并成为整个社会实现大循环、大发展的必要环节和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四川在农业的发展中十分注重将循环农业建设作为构筑“两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省范围内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已初具规模。作为川南地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宜宾县在农业领域实施循环经济取得了成功,以复龙镇“桑草牧沼”模式为典型代表的一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效增加了当地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改善了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由此可以认为,宜宾县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成功经验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拟定本课题,意在结合近年来宜宾县发展循环农业实际,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区域实际和特色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依此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指向,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文在综合论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循环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宜宾县复龙镇为例,首先对该镇“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剖析了复龙镇“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绩效;第三,结合本文作者近年来对该镇农业发展情况的深入调研,初步摸清了复龙镇“桑草牧沼”模式在发展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宜宾县复龙镇结合自身百年桑蚕养殖传统,因地制宜的发展了“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特别是通过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环保化运行,挖掘了桑园的生产潜力,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并通过沼气的连接,将生产物质和能源在不断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巩固和壮大了复龙镇蚕桑养殖这一支柱产业。因此,该模式可以被视为当前四川丘陵区乃至全省现代循环农业的典范。
   (2)“桑草牧沼”循环农业模式由生产、消费和分解三个子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一体;在绩效方面,特别是在经济效益上,该模式下的产出投入比为2.74:1,年利润达3279.59万元,利润率为174.16%,每亩耕地年利润达到2194.87元。这些数字共同说明,复龙镇“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桑草牧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虽然取得不错的综合效益,但探究其内部机理不难发现,该系统的支撑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实施“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的农户所取得的沼气效益不明显、整体社会效益并不稳定等。最后,针对该镇近年来在“桑草牧沼”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以地力建设为基础,促进“桑草牧沼”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循环农业模式效益的稳定增长;第三,以加强农民“两个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第四,以农技推广的绩效管理为手段,努力创新农技人员管理机制;第五,鼓励广大农民回乡创业。期望通过本次研究,以促进复龙镇“桑草牧沼”农业循环模式的持续运行,为保障宜宾县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我省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