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农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6h】

区域农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尽管我国农地资源的绝对量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却较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减少速度逐年加快,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将呈现出紧缺的局面,尤其是耕地资源。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农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农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土地集约经营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和措施。集约经营土地资源,用较少的农地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使农地这种稀缺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实现效用最大化,同时解决由此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等,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本文首先将对农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一个界定,然后构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四川省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时空差异格局,并探讨了其驱动因素,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1978~2006年四川省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最高值,是最小值(1978年农地集约利用水平)的5倍多。投入强度总体上是逐年增长的,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呈现波动增长的发展趋势,而持续状况则经历了一个波动上升的过程。
   (2)1999~2006年乐山、雅安、眉山3个市的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以成都、德阳、广安等为代表的15个市(州)提高幅度不显著,而以凉山、泸州、达州为代表的3个市(州)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高的是成都市和德阳市;川西高原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低。
   (3)定性分析表明,影响农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因素、科技因素和政策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收入、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农地集约利用政策、成灾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是农地集约利用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上述因子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灌溉面积、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地集约利用政策、人均耕地面积、成灾面积。
   (4)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地利用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农地集约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