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生猪养殖模式转变研究
【6h】

四川生猪养殖模式转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相关理论

1.2.1 产业发展理论

1.2.2 规模经济理论

1.2.3 均衡价格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生猪发展概况

2.1.1 区域分布

2.1.2 存栏与出栏量

2.1.3 猪肉产量

2.1.4 养殖模式

2.1.5 生产特点

2.2 四川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2.1 养殖主体概况

2.2.2 市场情况

2.2.3 资金情况

2.2.4 疫病防疫情况

2.2.5 政策补贴情况

3 四川省生猪产业在不同时间阶段下的养殖模式

3.1 1978年—2008年的养殖模式

3.2 2009年—2014年的养殖模式

3.2.1 从养殖主体分析

3.2.2 从养殖客体分析

3.2.3 从市场情况分析

3.2.4 从资金分析

3.3 2015年以后的养殖模式

3.3.1 规模化成主导,但不会过度规模化

3.3.2 散养升级为“家庭农场"小规模养殖模式将崭露头角

4 四川省生猪养殖模式的转变趋势

4.1 养殖模式转变动力机制

4.1.1 经济发展推动养殖模式转变

4.1.2 养殖收益促进养殖模式转变

4.1.3 技术因素为养殖模式转变提供条件

4.1.4 疫病防治提出养殖模式转变要求

4.1.5 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4.2 养殖模式转变状况分析

4.2.1 散养状况分析

4.2.2 规模化养殖状况分析

4.3 养殖模式转变的特征

4.3.1 农户散养一直占主导地位,但退出形势日益明显

4.3.2 规模化成为目前最活跃的养殖模式

4.3.3 规模化进程不会盲目快速推进

5 四川生猪产业养殖模式转变对策建议

5.1 创新养殖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5.2 加强政策引导,健全调控机制

5.4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5.5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5.6 培育和支持新型合作组织

5.7 探索和完善生猪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国或一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畜牧业养殖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生猪存栏、出栏以及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地位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散养逐渐减少,规模化养殖日益增加,发展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从四川范围来看,作为全国第一生猪大省,处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散养向适度规模化转变的关键期。
  为全面了解四川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四川生猪产业不同阶段的养殖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新形势下四川生猪养殖模式的转变,本研究把生猪养殖模式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以产业发展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均衡价格理论、经济波动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问卷调查,运用比较分析和定性分析,从四川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四川生猪不同时间阶段下的养殖模式、四川生猪养殖模式转变趋势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四川省生猪产业销售渠道较单一,盲目性投资严重,“非农资本”大量进入,养殖意愿上“进退两难”,外部性管理和调控政策“帮倒忙”,融资方式较单一,疫病认定存在时滞性,疫苗效果不佳。
  (2)把四川生猪产业的养殖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978-2008年是以家庭散养为主;2009-2014年是散养被逐步引入到适度规模养殖上来,规模化成为最活跃的养殖模式;2015年以后是规模养殖与散养并存,但以规模化为主。
  (3)四川生猪养殖模式的转变趋势是从农户散养到规模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散养仍占主导,但退出形势明显;规模养殖模式活跃;规模化进程不会盲目快速推进。
  (4)为实现好四川生猪养殖模式的转变,一要创新养殖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要加强政策引导,健全调控机制;三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四要完善疫病防控体系;五要培育和支持新型合作组织;六要探索和完善生猪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