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沐川县不同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抗蚀性研究
【6h】

沐川县不同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抗蚀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天然林的作用与意义

1.2 土壤物理性质

1.3 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1.4 土壤抗蚀性

1.4.1 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

1.4.2 土壤抗蚀性影响因素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样地设置

3.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4 实验分析

3.5 数据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容重

4.2 不同林分土壤孔隙状况与通气性

4.3 不同林分土壤持水性

4.4 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

4.5 不同林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颗粒组成

4.6 不同林分土壤分散特性及物理稳定性

4.7 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性综合值比较

4.8 土壤抗蚀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天然林是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对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全球性碳循环平衡和其它生态服务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和对木材的需求导致大面积天然林被破坏,并转变为了人工林,这必将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沐川县天然林(KYL)转变为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毛竹林(MZ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抗蚀性综合值来评价林分变化对土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变化规律,相反土壤容重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变化规律。
  (2)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孔隙状况和通气状况变差,土壤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和通气度均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变化规律。
  (3)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持水性变差,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变化规律。
  (4)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0.25mm和>0.5mm土壤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降低,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增加,其中>0.25mm和>0.5mm土壤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变化规律,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变化规律。
  (5)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颗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导致土壤分散性增强,土壤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土壤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
  (6)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抗蚀性综合值降低,并呈现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毛竹林>杉木林的规律变化。土壤抗蚀性指标间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抗蚀性综合值与土壤各抗蚀性指标间也呈显著相关(p<0.05)。
  结果说明保护天然林和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对于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和降低土壤分散性,增强土壤抗蚀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几种人工林中,檫木和水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和抗蚀性的提高具有较好作用,两者可以作为今后天然林改造的较优可选树种。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林、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罗建跃;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学科 林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龚伟,辜云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152.49;
  • 关键词

    林地土壤; 林分变化; 物理性质; 抗蚀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