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耦合度研究——以升钟湖为例
【6h】

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耦合度研究——以升钟湖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文献述评

1.3研究方案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

1.3.3研究方法

1.3.4技术路线

1.4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2理论基础

2.2.1湖滨经济理论

2.2.2流域管理理论

2.2.3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2.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2.2.5耦合理论

2.3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理论关系研究

2.3.1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2.3.2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耦合机理

第三章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1研究区域概况

3.1.1自然地理情况

3.1.2社会经济情况

3.2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2.1湖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2.2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3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3.3.2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规划不清晰

3.3.3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

3.3.4环境污染存矛盾,生态保护需提升

3.3.5劳动力流失、科技支撑不足

第四章湖滨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4.1数据来源

4.2指标体系构建

4.2.1指标构建原则

4.2.2指标体系

4.3指标权重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4.3.1数据标准化处理

4.3.2权重及熵值化确定

4.3.3相关性分析

4.4模型构建

4.4.1耦合模型

4.4.2耦合协调度模型

4.5结果分析

4.5.1综合评价指数变化特征

4.5.2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变化特征及类型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5.2.1协调落实发展规划,科学管理有效开发

5.2.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经济协调

5.2.3紧抓湖滨保护策略,构筑环境生态屏障

5.2.4落实人才保障措施,加强科技引进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以及河长制的推行,处理好土地资源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成为了湖滨地区获得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难题。本文以南部县升钟湖为研究区域,研究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耦合情况,分析两者间的影响途径及作用,定量分析两者协调程度,为湖滨地区农业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以及流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湖滨地区的生态治理保护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借鉴,对升钟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湖滨经济、流域管理、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耦合等多种理论,通过实地调研,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升钟湖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第二章是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第三章为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四章为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耦合匹配度实证分析;第五章为结论和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总体来说,升钟湖湖滨土地资源结构稳定,由于发展规划的取向,各用地面积在2010年和2014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符合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整体土地资源利用而言适中。升钟湖区域近十年来,农业总产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业产值较大幅度提升,其中产值结构重心从农业向畜牧业倾斜;种植业结构中,谷物、瓜果、香料和中药材产业均实现产量提升;畜牧业结构中,除兔的养殖,生猪、牛、羊、家禽的产量均下滑。
  2.升钟湖流域存在主要问题:(1)升钟湖库区管理权责不明晰,管理效率低下;(2)土地利用规划不清晰,土地利用率低;(3)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困难;(4)环境污染存矛盾,生态保护需提升;(5)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科技支撑不足。
  3.升钟湖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产业结构呈现中度耦合协调。(1)2007年-2016年间,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产业结构综合评价函数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间变化率分别为289.8%和357.56%;(2)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比较小,基本维持在0.5左右,10年间地区耦合程度偶尔有所回落,2010年以及2012-2014年间出现小幅度的回落;(3)升钟湖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经历失调到过渡2个发展阶段,耦合协调类型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转变,且2016年已经达到0.6354的耦合协调程度,未来将朝着更高的协调方向发展。
  4.对策建议:(1)协调落实发展规划,科学管理有序开发;(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经济协调;(3)紧抓湖滨保护策略,构筑环境生态屏障;(4)落实人才保障措施,加强科技引进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