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东北欠发达地区湖泊型景区旅游开发研究——以南部县升钟湖为例
【6h】

川东北欠发达地区湖泊型景区旅游开发研究——以南部县升钟湖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

1.3.1 研究客体选择创新

1.3.2 研究理论创新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欠发达地区

2.1.2 湖泊旅游

2.1.3 开发模式

2.1.4 形象叠加

2.2 理论基础研究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4 经济区位理论

3 国内湖泊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3.1 主要分布区域

3.2 我国湖泊面临的问题

3.2.1 湖泊数量减小,面积萎缩

3.2.2 湖泊污染情况加剧,水质下降

3.2.3 湖泊富营养化普遍,生物多样性降低

3.3 我国湖泊型景区现存主要的开发模式

3.3.1 观光型开发模式

3.3.2 文化型开发模式

3.3.3 近客源市场型开发模式

3.3.4 旅游房地产型开发模式

3.3.5 体育运动型开发模式

3.3.6 探险科考型开发模式

3.3.7 乡村旅游型开发模式

4 升钟湖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

4.1 升钟湖概况

4.1.1 地理环境

4.1.2 交通进入性

4.1.3 经济条件

4.1.4 开发历史

4.2 升钟湖旅游资源

4.2.1 自然旅游资源

4.2.2 人文旅游资源

4.3 升钟湖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旅游产品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

4.3.2 景区管理和景区服务滞后于景区发展

4.3.3 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挖掘不够深入

4.3.4 社区参与力度不够

5 升钟湖旅游开发建议及开发模式研究

5.1 开发建议

5.1.1 加快现有旅游产品的研发、更新和升级

5.1.2 加强对升钟湖风景区的管理

5.1.3 深入挖掘民风民俗,突出当地特色

5.1.4 鼓励、引导社区积极参与景区开发和建设

5.1.5 与乡村旅游形成形象叠加

5.1.6 注入红色文化信息

5.1.7 加深与阆中古城的联系、交流和合作

5.1.8 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相辅相成

5.1.9 旅游开发中重视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

5.2 升钟湖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5.2.1 升钟湖的旅游开发模式发展历程

5.2.2 当前升钟湖旅游开发模式的限制性

5.2.3 升钟湖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化

6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旅游已是消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带动了国内外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减少的湖泊以其稀缺性、美艳的湖光山色、紧跟时代的文化体验及返璞归真的民风民俗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与国外湖泊旅游开相比,国内湖泊旅游开发不仅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走的弯路较多,而且在湖泊开发的研究中国内与国外的关注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西部地区是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涵盖了五大湖区的三个湖区,湖区面积占比将近70%,然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而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处于更低层次。川东北欠发达地区湖泊型景区的开发尚未受学者的关注,但其开发是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条件下,将景区周边社区居民纳入到景区规划,参与到景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消除地区经济贫困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川东北欠发达地区湖泊型景区的旅游开发,分析中综合利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经济区位理论等多学科理论。文中以大量的定性分析为主,部分关键环节辅以适当的定量分析。梳理了国内湖泊的五大湖区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及发展难题,以寻找国内湖泊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湖泊型景区观光型、体育运动型、文化型等共7种开发模式。并以四川省南部县升钟湖景区为例,从旅游学的角度分析了川东北欠发达地区湖泊型景区的地理、交通、经济等情况,重点分析了升钟湖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面临的旅游产品单一、功能不全、管理滞后、民风民俗挖尚浅、社区参与不足等主要问题。根据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结合升钟湖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旅游产品、景区管理、突出特色、形象叠加等多个方面为升钟湖的后续发展提出了优化建议,为升钟湖从4A级景区迈向5A级景区添砖加瓦,乃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当然文中受笔者学识、数据等原因的限制,也存在着部分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