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降氰真菌的筛选及其降氰特性研究
【6h】

降氰真菌的筛选及其降氰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含氰废水处理方法

1.2生物法去除氰化物途径

1.3国内外应用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状况

1.3.1氰化物降解菌的种类

1.3.2微生物对氰化物的降解机理的研究

1.3.3氰化物降解菌的培养条件的研究

1.3.4国内外氰化物降解菌开发与应用研究

1.3.5氰化物降解菌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1.5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2材料和方法

2.1供试废水及污泥来源

2.2实验用工业废水来源

2.3实验用培养基

2.4分析测试方法

2.5实验仪器设备

2.6实验装置

2.7实验方法

2.7.1降氰真菌的分离筛选及形态观察

2.7.2降氰真菌悬浊液制备及孢子计数

2.7.3降氰真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7.4不同培养基中pH变化

2.7.5环境因素对降氰菌降解氰化物的影响

2.7.6不同碳、氮源对降氰率的影响

2.7.7降氰菌对含氰工业废水降解效果的研究

2.7.8氰化物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3结果与讨论

3.1降氰真菌的分离筛选结果

3 2降氰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3.2.1 Fw菌株生长曲线

3.2.1 Fs菌生长曲线

3 3不同培养基灭菌前后pH的调节

3 4环境因素对降氰菌降解氰化物的影响

3.4.1温度、pH值对降氰效果的影响

3.4.2摇床转数对降氰效果的影响

3.4.3接种量对降氰效果的影响

3.4.4接种菌龄对降氰效果的影响

3 5不同碳、氮源对降氰效果的影响

3 6 Fw菌株的微观形态

3.6.1 Fw菌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

3.6.2驯化前后Fw菌超微结构比较

3 7 Fw菌株对含氰工业废水降解效果

3.7.1碳、氮源对Fw菌降氰效果的影响

3.7.2废水中氰化物浓度对降氰效果的影响

3.7.3无机盐对菌种降氰率的影响

3.8菌种在含氰工业废水中的驯化

3.9 pH值对驯化后Fw菌降氰率的影响

3.10 Fw菌对含氰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降解规律研究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 2建议

5参考文献

6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7声明

8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电镀废水和污泥中分离筛选出降氰真菌,并对其培菌时间、最适降氰条件、对含氰工业废水降解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微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共分离筛选出4株降氰真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确定所筛选出的4株菌分别为青霉、木霉、白地霉、酵母菌。实验研究表明:青霉菌最佳培菌时间为27小时;该菌的最适降氰条件为:温度30℃、pH6、摇床转数130转/分、接种量6%,在最适条件下,其16小时后对氰化物的转化率为95%以上,剩余氰化物浓度为0.5mg/L左右;该菌可以利用氰化物作为碳源和氮源,在降氰过程中不外加碳源和氮源时,16小时后氰化物剩余浓度为0.22mg/L,达到了国标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该菌驯化后在pH为6~9范围内,对含氰工业废水均有较高的降氰率;在CN-初始浓度为44.7mg/L~84.5mg/L的含氰工业废水中,8~18小时后剩余氰化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该菌对氰化物的降解反应均可近似的看作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0.2998~0.7385h-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