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处血流动力学及趋化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
【6h】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处血流动力学及趋化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前 言

第一部分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分叉流场的数值模拟

1前言

2数值模拟

3计算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L-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斑块处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MCP-1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斑块处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五部分 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斑块处的蛋白表达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全文总结

综述: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引言

2趋化因子

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状疾病

4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5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 谢

声 明

展开▼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涉及遗传、环境、代谢等诸多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病变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以阻断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目的:(1)探讨在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剪切应力的分布;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2)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探讨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斑块处趋化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MCP-1)和Fractalkine表达的变化规律;(3)探讨在体表达的趋化因子含量与血流动力学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与血脂指标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方法:(1)用高脂和免疫损伤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根据造模时间分组:4周对照组、4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8周对照组、8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2周对照组、12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2)用游标卡尺测定颈总动脉血管外径,用电磁流量仪测定颈总动脉血流量,并从对侧颈总动脉插管用生理记录仪测定血压,用流变测定仪测定不同切变率(0.512S-1、5.96S-1、51.2S-1、128.5S-1)下血液粘度。(3)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数值模拟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分叉流场分布。(4)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升弓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IL-8、MCP-1、Fractalkine和其受体CX3CR1的蛋白表达。(5)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主动脉升弓部血管组织匀浆液中IL-8、MCP-1的蛋白表达。(6)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升弓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IL-8、MCP-1mRNA表达。(7)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IL-8、MCP-1蛋白含量与血脂指标和内膜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1)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处,血管壁面剪切应力是低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高度病灶选择性的动脉病变,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这些动脉内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密切相关。低血管壁面剪切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血流动力学因素。(2)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升弓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IL-8、MCP-1、Fractalkine和CX3CR1的蛋白表达上调,说明这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3)IL-8、MCP-1mRNA表达主要在8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升弓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说明IL-8、MCP-1主要参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4)IL-8、MCP-1的表达受到剪切应力的调节,与LDL-C和IMT呈强的相关性,说明IL-8、MCP-1的蛋白表达受LDL-C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