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麦107的品种特性及其抗条锈病性研究
【6h】

川麦107的品种特性及其抗条锈病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形目录、表格目录

第一章川麦107的选育和产量性状研究

摘要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试验结果

2.1川麦107的选育

2.2川麦107的主要特点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川麦107抗条锈病性研究

摘要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1.1潜育期试验

1.2条锈病扩展试验

1.3田间抗性鉴定

2试验结果

2.1川麦107的潜育期

2.2川麦107对条锈病的抗扩展性

2.3田间抗性

3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川麦107抗病性基因的SSR标记

摘要

引言

1材料方法

1.1参试品种

1.2接种

1.3抗性记载

1.4 DNA提取

1.5 PCR扩增和SSR标记

2试验结果

2.1川麦107抗病性遗传

2.2川麦107的SSR标记

3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川麦107抗病性蛋白质的表达

摘要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蛋白质提取

1.3双向电泳

2试验结果

2.1川麦107的抗病性鉴定

2.2 pH3-10时的双向电泳

2.3 pH4-7时的双向电泳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小麦高产育种及其抗条锈病性研究进展

摘要

1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高光效育种

1.1高产、稳产

1.2高光效

1.3面条品质

2小麦条锈病

2.1条锈菌的生活周期

2.2条锈菌的专化寄生

2.3条锈菌的毒性变异

2.4条锈菌小种的同工酶异质性

2.5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3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及其遗传

3.1小麦品种的抗病性

3.2小麦抗条锈病性的遗传

3.3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3.4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4植物的抗性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研究

4.1植物抗逆性与蛋白质

4.2蛋白质组研究

4.3水稻和小麦的蛋白质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完成的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小麦是四川第二大粮食作物,对稳定全省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四川成都平原土地肥沃但丘陵旱地面积大、冬季温度较高但日照不足的特点和现有小麦品种丰产性较好但商品性较差等问题,选用丰产、白粒、大穗和熟相好的2个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进行杂交,通过低世代穿梭选育、高世代多点鉴定等技术,育成了综合性状好的突破性品种川麦107,分别于2000年、2001年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条锈病是影响四川小麦生产的首要病害,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解决抗条锈病的最好办法。然而,垂直抗病品种容易很快丧失抗性而感病,慢锈性抗病品种则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抗性。通过在重病区田间接种鉴定和多点自然诱发鉴定,研究了川麦107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特点。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川麦107的抗性遗传。  用已知与Yr5、Yr15、Yr24和Yr26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501-2B、Xgwm413-1B、Xgwm11-1B和Xgwm18-1B检测川麦107,没有扩增出相同的条带,表明川麦107可能不含上述4个基因,但川麦107与这些标记间存在多态性。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找到了川麦107的2个隐性抗病基因的SSR标记。此外,还可以根据Yr5等4个基因的SSR标记,将这些基因转入川麦107,育成同时具有垂直抗性基因和慢条锈性抗病基因的持久抗性品种。  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但它和基因的表达之间并不呈现完全的一对一关系。蛋白质组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生物技术之一。蛋白质的差异显示技术是蛋白质组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在pH3-10和pH4-7两种条件下,用等电聚焦和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染以前和侵染以后,川麦107和80-8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